在“苏联在年遇到美国年的问题,不同选择的不同国运”一文中,我们谈了在“丛林世界”里的“打着文明旗号”的列强,并没有因为“进步时代”的到来而变得真正“进步”。

作为美国发展的又一个关键阶段(前一个是南北战争)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三十年中,美国的三权分立、选举制度与今天并不同(例如女性就没有选举权)。如果以今天的眼光看年前的美国。当时的美国也是集权国家、性别歧视极为严重的国家,与某些人口中的21世纪前16年的山姆完全不同。

这说明什么?发展要一步步来,不可能搞跃进,完全不顾实力和思想发展的阶段问题。美国的发展也是从弱到强、从野蛮走向半文明到假文明阶段的。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是依靠主流精英也就是资本意志而执行,我们可以说这就是大势问题。

我经常看到有人说(特别是李鸿章粉丝),一个时代的人只能做一个时代的事儿。这句话是没错的,但没错儿的话也要分析对象是什么,针对的是什么。这句话真对的是作为集体的人而非个人。

人和个人是不同的,“人”无爱憎,“个人”却要有

“一个时代的人”就是指时代趋势下的大部分的个人选择、作为。个人为何不适合这句话?因为个人与个人可以对比,一个国家的“大部分个人”却不能和“另外一个大部分个人”做对比。

为何有人在时代沉沦下(例如大部分自私自利、贪腐成性)可以保持操守?为何有人在人人皆约投降下力主奋斗?这就是个人的选择。在时代沉沦的时候,你是催动者还是同流合污者或是反抗者,个人评价自然就有不同。催动者、同流合污者什么情况下也是错误的。

在时代奋进的时候,你是催动者还是参与者,或是反对者。反对者无疑会被时代抛弃。

在美国的进步时代里典型代表是西奥多·罗斯福。他是这个时代的吹鼓手。同样,在那个时代也有一些人呼吁和平反对战争。我们对这些人表示尊敬,但却很无奈的说,那个时代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食草动物必然被肉食动物吃掉。

在进步时代,美国人集体对战争着迷,就好像—年代的美国,即使被英国、加拿大、印第安人联军在美国主动挑起的战争中,火烧了华盛顿之后仍然一门心思的“殖民(侵略)、殖民(侵略)”。进步时代的美国依然如此。

—年代的美国大势:地区霸权转向世界霸权失败

年代到年代,是美国意图从“地区霸权”走向“世界霸权”的时期,美国的“文明优势”论调,充斥于美国白人上层精英的头脑中。西奥多·罗斯福(时任美国海军副部长、副总统等职务)堪称“典范”。

罗斯福说:一个文明大国的每次扩张都意味着法律、秩序和正义的胜利。文明大国的武力干涉将直接有助于世界的和平。让生活在野蛮状态下的人民,看着他们摆脱锁链是我们对他们的责任。

这种侵略有助于发展、文明的思维背后是美国和西班牙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爆发临界点。年及其之后,美国一方面分裂了墨西哥的一半儿的领土;一方面又通过数次战争,控制了墨西哥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墨西哥已经沦为美国的殖民地。

如果美国想进一步控制拉美,拥有“门罗主义”所标榜的“后花园”控制权,就必须要南下。其实,美国在当时的主要敌人是英国,但英国过于强大,美国惹不起。西班牙则比较“倒霉”,从墨西哥到古巴等加勒比海国家的宗主国大多是西班牙。西班牙又是一个没落的老殖民帝国,甚至可以被称为老老殖民帝国。不欺负这种国家欺负谁呀。

西班牙和古巴起义军鏖战之时,美国炮制了年2月15日的“缅因”号在哈瓦那爆炸事件。时任海军部副部长(部长长期养病)的西奥多·罗斯福立刻抨击西班牙的行为是“最卑鄙的背信弃义行为”,美国需要一场战争来捍卫美国的尊严。

4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威廉·麦金莱对西班牙发出战争威胁,并寄出最后通牒。要求西班牙两天后同意古巴独立。22日,美国对西班牙实行海上封锁。24日,西班牙向美国宣战。25日,美国向西班牙宣战。

8月12日,西班牙向美国屈服。12月10日,美西在巴黎签订和约,西班牙放弃古巴并承认古巴独立,将关岛、波多黎各割让给美国,美国以万美元为代价从西班牙买下了菲律宾。

美西战争的胜利,让罗斯福获得巨大名声。年9月14日,因遇刺受伤一周后死去,总统职位为一直跃跃欲试的副总统担任。在总统任内,罗斯福大力发展海军,积极扩张美国利益。自年开始,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海军军事大演习。

在国际上,美国也开始不再追随英国,而是开始“独立自主”的发展,其典型的主张就是要求各列强照顾自己的利益,我们要均沾“侵略所得”。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很明确,这就是“门户主义”。

这一切也是有其国内经济发展作为依托的。美国国内经济在这一阶段发展也不错,虽然有各种工人运动,但统治阶层适时妥协,工运也就逐渐转变激进思维,配合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美国何以能够从地区霸权转向世界霸权

在这一过程中,科技的作用不可忽视。

正是因为美国在工业科技上的发展甚至带领,使得美国工业生产能力、效率大幅度提高。在工业管理上,美国出现了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其实质就是在把工人当作生产工具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福利。当然,这种管理比过去“只想马儿跑得快,却不给马儿草”的管理先进多了。

科学管理之所以出现,之所以被冠以“科学”二字,就充分证明,当时的美国精英阶层已经集体意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科学的重要性不是嘴说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干。美国自建国后,在“开国之父”富兰克林的带领下就逐渐奠定了“实用主义科学”的态度,在进步主义时代美国依然如此。

我们把时间点拉长一些,从年代到年代的五十年科学世界中,正是以德国、美国为代表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时期。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引领国是英国,发力领域是钢铁、机械加工,其基础是蒸汽机发明。

第二次科技和工业革命则是石油、电气、航空、汽车、化工等新兴工业出现,发力基础是电能、内燃机出现。英国在这次科技革命中在科技理论上虽然富有领导价值,但在把理论转化为工业能力的运作上却被德、美甩在后面。这就是“现实主义科学”的优势所在。

例如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电学、化学;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焦耳在能量守恒定律的贡献。这些贡献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问题是,这些只具有“象征意义”,在科学领域与和他们有类似思维、想法、实验的人并不少。科学家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只是某个人最先说出来而已。在个人或竞争上很有优势,但在真正实力发展上可未必。

上述观点,在实用科技领域上就表现得很明显。英国虽然“理论贡献”大,但付诸实践的速度却比较慢,甚至是不积极。

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法德的成就更大。

我们简单地列一下科技发展项目内容,就可以看出,德美在那个时期对世界的贡献。

年,美国的凯利发明空气沸腾炼钢法;德国的西门子在马丁平炉炼钢法上奠定基础;美国在自硬钢领域的贡献由英美德三国竞争到美国贡献独大。

年,美国的霍尔发明电解铝方法;

年,德国的奥托发明奥托循环机,研制成功第一台四冲程往复式活塞内燃机。

年,美国的爱迪生发明白炽灯。

年,德国的戴姆勒研制出汽油机,又在年研制出封闭式发动机,制造了第一台摩托车,年研制出1.5马力的汽油发动机驱动的木质四轮游览车。

—年,德国和美国发明了变压器。

年,德国的狄塞尔发明压燃点火式柴油发动机。

年,莱特兄弟发明汽车,同时福特汽车公司建立,年批零生产T型汽车。

……

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德国虽然异军突起,但是因为德国国土面积、人口等原因,科技力量的发展速度并不能弥补与英国的差距,但是美国却可以!正是因为美国在“一战”后自我感觉非常好,美国才错走了一步。

苏联在年遇到美国年的问题,不同选择的不同国运

美国驴象之争年:两位罗斯福的作为影响深远

历史与现实:立陶宛、乌克兰、波兰与俄罗斯千年矛盾简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yingjiea.com/xndyj/12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