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视觉特效与中国科幻电影”为主题的第六届电影特效国际高峰论坛,近日在上海举行。

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由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电影特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

多次获得奥斯卡提名、艾美奖获得者IgorLodeiro讲述道:“这个时代电影制作在软件和硬件上变化很大”;爱奇艺副总裁朱梁介绍:制作机构正在追求标准化运营,推进影视工业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技术局高级工程师王子建指出:电影不但是艺术、是工程,更是拥有无尽可能的一种工业。

论坛演讲嘉宾有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高校学者以及来自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数字制作工作委员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影集团、BaseMedia、诺华视创、爱艺奇等行业专家。国家艺术基金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中国电影特效美术人才培养》25名学员全程参与本次论坛。

艾美奖获得者IgorLodeiro:“这个时代电影制作在软件和硬件上变化很大”

多次获得奥斯卡提名、著名的倍视动画视效总监、曾在梦工厂动画工作了16年的艾美奖获得者IgorLodeiro,也参与了本次论坛。他最著名的作品有《功夫熊猫》、《驯龙记》和《马达加斯加》。

以“从过去看科幻和VFX的未来”为题,他分享了30年从事CG的职业生涯,介绍了科幻电影与CG的关系,以及未来科幻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IgorLodeiro看来:“现在的技术更发达,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更复杂的制作,全球的电影人才也更多,我们可以在网上或者是以非常多的方式学习电影视效制作的方法。”

IgorLodeiro表示:“这个时代发生了很多软件和硬件的发展。”软件的发展,比如说MAYA、UNITY,还有一些工具,比如说GPE等。“这些技术能够让我们前进,在这个行业发生更多的转变。在以前这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代表了整个行业一步步走向成熟。”

另外一个还在发生变化的是技术。“在最近几年,技术变化非常大,因为行业需求非常大。我们努力达到更加真实的视效,能够讲述更加真实、更加科幻的故事。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努力地迎接很多的挑战。我们进行更多的探索,把故事的内容,或者是交付的方式进行更多的深度发展,给人们更多的信息和选择。”

IgorLodeiro指出:“以漫威为例,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客户的要求。一个变化是集中式的远程工作已经流行,另一个是软件水平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

爱奇艺:追求标准化运营,推进影视工业化

爱奇艺副总裁、智能制作部负责人朱梁表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是大势所趋,影视行业也是如此。“影视作品的生产是复杂的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对于影视行业,数字化转型一方面是信息化,通过系统信息化的处理增加效率;二是智能制作,结合新时代的AI人工智能提高效率。好内容不仅要被生产,还要被高效率地持续生产,这也是爱奇艺一直在推进的影视工业化的目标。”

朱梁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终端设备越来越多元化,网络视频逐渐成为观众获取视听内容的普遍和快捷通道。“以用户最直观感受的的画质、音效为例。目前在影视行业,4K拍摄已经成为行业标准,支持4K、HDR也已成为各家电视厂商高端机型中的标配。”

朱梁介绍道,11月4日,《苍兰诀》的数字资产和天猫做了“云游苍兰诀”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这一尝试中,观众可以进入到场景里面进行回顾,同时还能够领取优惠券、购物卡等奖励。“这是爱奇艺在资产拓展应用方面做出的尝试,产生了从PVC的内容进入到C端的用户合作和共赢。”

“目前,爱奇艺在不断推动着高规格视听标准的进步与落地,协同产业上下游全面提升视频消费质量,力求从源头到播放实现标准化运营。”

在朱梁看来,中国影视产业正处于向“工业化”进化的过程中,各个环节通过数字化升级都还有较大的效率提升空间。“这将是持续发展的过程。4K+5G,8K+AI,虚拟化制作、虚拟数字人、基于Web3.0的数字资产应用、影视内容和元宇宙应用结合等,都会是影视制作当前一段时间和未来的发展重要方向。”朱梁如是说。

央视纪录片:数字人技术被引入摄制流程

视觉创作的实时性是央视这些年来不懈追求的目标——年,在大型科学纪录片《飞向月球》中,央视总台首次用完全实时的流程取代传统流程。年,《飞向月球第二季》,数字人技术被引入摄制流程。在新的流程中,整个场景中没有任何实拍的因素。在保留三维实时渲染的同时,演员不出镜,通过动捕系统将肢体、手部和面部的数据传输给三维的实时渲染引擎。

年,纪录片《风物》,内容及产地的背景由LED大屏呈现,高速的运动控制摄影机(BoltX+Phantom)被应用到拍摄中,虚拟拍摄的流程探索出了新模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技术局高级工程师王子建介绍:电影不但是艺术、是工程,更是拥有无尽可能的一种工业。“通过技术手段尽可能逼真地呈现出原本不存在的场景,对于用户而言,能够增强体验过程中的代入感。”

在王子建看来,对于沉浸式、交互式体验的不懈追求,必然伴随着技术层面的不断探索、突破与革新。“电影围绕视觉进行展开,把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其他感官效果融入进电影艺术中,这能够实现扩展视觉的效果,丰富信息内容。”

电影特效将助力中国科幻电影的腾飞

论坛流程中共设置了两个圆桌论坛,其中第一个围绕着“电影特效技术如何助力中国科幻电影质量提升”的话题展开。

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副总经理马平表示:“中国电影特效的水平目前处于一种方兴未艾的状态。”以年要建设文化强国的这样一个大方针为前提,全体电影人必然对新形势、新表达不断地进行探索。

这一过程使得行业很多环节发生颠覆性的变化,需要每一个相关人员对它背后的工艺做技术,甚至成本归类,一切都要深入了解。“我们既需要做反思,更需要整个行业,特别是电影技术的工作人员做更多的努力。”

王子建表示,只有将创意、设计、制作在场景下进行协作,才能使新技术达到制作和项目之间非常好的平衡。“科幻电影是充满无限可能的工业。可以说科幻电影是人类对未来社会构建出的框架。具体可分为跨行业数据的可视化、沉浸式交互式的制作以及标准化数字生产三方面研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yingjiea.com/dyjzt/1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