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那些令人难忘的FIRST系电影
FIRST青年电影展已经走过15届,在这十五年间,尤其是近几年,不断挖掘具有潜力的华语导演,当然也为我们展示了很多不错的作品,这里谈几部个人印象深刻的。 影片:春江水暖导演:顾晓刚 奖项精选年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年第04届澳门国际影展华语映像单元最佳电影年第20届东京FILMeX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年第27届德国汉堡国际电影节影评人选择奖入围影展年第58届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展映单元年第49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光明未来单元 顾晓刚处女作《春江水暖》年在戛纳影评人周单元首映后便口碑大爆,同时也是戛纳“影评人周”单元创立以来首部获选为闭幕电影的华语片。电影以杭州富春江畔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三代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人情冷暖,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当代中国的市井风貌和人们之间的情感依存。导演致力于展现四季的变迁以及步履不停的生命状态,其影像风格受到了侯孝贤、杨德昌和是枝裕和等导演的影响。甚至有媒体将《春江水暖》与是枝裕和年的导演处女作《幻之光》相提并论。 FIRST评:在中国城市景观、水墨画卷美学结合的时空融合中寄托家庭故事,在家庭故事里得见关于故乡、社会、季节流转的中国面貌,对传统美学作出现代化的探索。”导演以生活化的方式融合了不同的日常场景,极具创作野心。导演积极寻求把控不同层面的艺术表达方式,呈现出清晰的美学诉求与超高的完成度。 影片:平原上的夏洛克导演:徐磊 入围影展 年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单元最佳电影文本★ 年非常惊喜的一部电影,作为处女作来说的确有一种“惊人”之感,素人演员在黑色荒诞的故事里显得很有章法,也更真实,这是优点,虽然表演上有瑕疵,但是饱满的剧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些不足。电影娓娓道来的是导演对故土的深情和对城市社会的思考,还带有一丝侯孝贤似的人文关怀和质朴诗意。 FIRST评审团评语:艺术性、商业性、类型化元素有机结合,文本充分服务于影片,在层层递进的戏剧性中,呈现出幽默感与谐谑的趣味。 影片:春潮导演:杨荔钠 入围影展年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摄影★年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单元最佳剧情长片☆年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观众选择奖★年第15届大阪亚洲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年上影节和First青年电影展上放映过,导演在狭小的家庭空间内展示三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电影最大的亮点就是郝蕾的表演,这部戏也是专门为她量身定制,给了很多发挥空间和影后瞬间,而港台电影圈长青绿叶金燕玲细腻的的演绎也极具说服力和代入感。值得一提的是,饰演小女孩的曲隽希,曾凭借《缝纫机乐队》提名了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女主角。这次在《春潮》中的表演也是一个亮点,她饰演的郭婉婷表面是一个因早熟而被迫担任众人关系调和剂,填补两代人之间的嫌隙,同时但内心又不得不面临家庭矛盾。 FIRST评语:聚焦家庭中三代女性的关系,郝蕾、金燕玲以及小演员曲隽希的表演准确而有力,将内部矛盾抽丝剥茧般细致呈现。 影片:四个春天导演:陆庆屹 奖项精选年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片★年第55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年横空出世的一部以真实家庭生活为背景的纪录片,导演陆庆屹花了四年时间以平实的语言细腻生动地展示了朴实家庭的生活状态,诗意中又不失真实,对父母几十年彼此间的爱意呈现也很动人。影片里那些描述贫瘠乡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导演记忆的呈现,我们跟随粗粝的镜头逐渐走近导演的内心世界,那种影像下所蕴藏的真挚情感很容易让人引起共鸣。四个春天,让人如沐春风,似乎能切身体会那些豁达与温暖。 FIRST评审团评语:平和的歌声融在暖意盎然的日常角落,生命的真谛诠释欢聚别离的终极孤独。纪录片固有的控诉性和边缘性,在明亮的心中消弭无形。 影片:第一次的离别导演:王丽娜 入围影展年第3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年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国际评审团最佳影片★年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国际评审团大奖★年第4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新秀电影竞赛单元最佳影片火鸟大奖★年第02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金椰奖最佳导演★年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单元最佳剧情长片☆年第32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 在新疆长大的青年导演王丽娜处女作《第一次的离别》更是在拿了柏林新生代儿童单元最佳影片和评审团大奖两个重要奖项,评价影片“影片带着我们去探究生活在传统与现代文化交织的两个不同家庭的不断演变的关系。电影画面非常优美,感人至深,它让我们思考亲密与距离各自意味着什么,以及影片中小主人公们如何通过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的离别而获得成长。”不仅如此,《第一次的离别》在其它电影节放映后也收到许多好评。在东京电影节放映后,日媒称赞《第一次的离别》为“惊艳的作品”,称赞王丽娜是“中国的新星崛起”。第4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新秀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著名导演姜文称赞《第一次的离别》“影片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作为处女作,它近乎完美!”年年底于佩尔率领的金椰奖评审团也把最佳导演大奖颁给了王丽娜,荣誉纷至沓来。 影片:小伟(原名:慕伶,一鸣,伟明)导演:黄梓 入围影展年:第02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发展中电影计划最佳导演★年:第42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BRICS单元年: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剧情片(提名)年: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评委会大奖★年:第44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新秀电影竞赛火鸟电影大奖(华语部分-提名)年: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影片(提名) 近几年最喜欢的处女作之一,导演黄梓拍片时29岁,该片以他和家人为原型,拍了四五年,终于成就这部《小伟》。作为导演处女作,黄梓的表现优秀,影片是三段式的结构,导演用极具私人化的影像,用一家三口的不同视角呈现了普通家庭在遭遇变故后的悲欢离合,也思索着生活中的生离死别。最后一段父亲的魔幻视角为影片整体画龙点睛,颇有阿彼察邦的味道。 影片:郊区的鸟导演:仇晟 入围影展年第71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当代电影人单元年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单元最佳剧情片★ 《郊区的鸟》是“杭州新浪潮”代表导演对仇晟杭州这座城市的一次探索的过程,也是对童年的一次回忆。电影最特别的一点的就是非线性叙事,而是多重时空的交错,成人和儿童两个视角既平行展现又相互穿插,到后面再交汇一起,这种手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诺兰,联想到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从表演上来看,全片的重心是儿童部分,龚子涵是最大亮点,而两位主演倒显得有些平淡。整体来说《郊区的鸟》作为处女作,还是挺大胆的,仇晟也极富想象力,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犬父》。 FIRST评审团评语:影片将视线投注于城市文化的成长与进化,宏大格局下,也能关怀个体心灵的诗意与彷徨。灵动的视听语言如飞鸟,盼顾寻找电影新的可能。 影片:柔情史导演:杨明明 入围影展年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全景单元年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单元年第42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新秀电影竞赛单元火鸟大奖年第20届首尔国际女性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奖年第44届西雅图国际电影节“ChinaStars”单元最佳新人奖 《柔情史》是杨明明自编自导的长片处女作,在柏林首映时就收获了不错的口碑,《银幕》直接评价该片为中国版《伯德小姐》。全片中导演着重是对压抑的家庭环境里母女关系的描绘,耐安和杨明明也在努力呈现一个母亲和成年女儿的生活纠缠,但是有些情节太过设计、重复和夸张,让影片过于死板。相比之下,杨荔钠执导的《春潮》就处理得更克制也更好一些。 影片:旺扎的雨靴导演:拉华加 入围影展年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竞赛单元年第08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国际展映单元年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导演奖年第42届香港国际电影新秀电影竞赛单元年第14届长春电影节 拉华加的长片处女作《旺扎的雨靴》,藏语版《小鞋子》,改编自才朗东主同名短篇小说,万玛才旦担任该片的监制。导演曾担任过《塔洛》《那年八岁》《清水里的刀子》等很多优秀影片的执行导演。拉华加说,影片的主题是梦想。自己当初读原作时,被小主人公纯真的内心世界打动,希望日后将其以电影方式呈现,相信这部作品会让所有有过童年梦想的观众产生共鸣。而导演也表示,未来将以这部电影为起点,拍摄出更多讲述藏区故事的作品。 影片:北方一片苍茫(原名:小寡妇成仙记)导演:蔡成杰 入围影展年:第47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虎奖★年:第20届台北电影节国际新导演竞赛单元年:第11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剧情片★年:第11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导演奖★ 《北方一片茫茫》原名《小寡妇成仙记》,是导演蔡成杰的长片处女作,电影通过对“大仙”这个充满鬼神色彩的角色描写,来审视当下中国农村的问题,来表现人类内心深处的冷漠贪婪。影片采用4比3图像,通过黑白和彩色画面分别展示风景以及叙事,呈现了一部魔幻现实主义之作。不足之处在演员方面,念白式的台词略显空洞。蔡成杰在接受访问是提到过片中北方农村生活的极度写实描写来自其成长回忆,同时对荒诞主义情有独钟,深受库斯图里卡《流浪者之歌》、拉美作家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影响。 影片:笨鸟导演:黄骥/大塚龙治 入围影展 年: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评委会特别奖年:第11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艺术探索奖年:第54届金马奖最佳剪辑提名 年,有两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yingjiea.com/xndyj/895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晋周报金鸡奖提名名单揭晓,疯狂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