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研究的最新学术研究报告摘要版上
< “视听中国前沿论坛暨短视频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在本次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传媒大学和复旦大学最新完成的《中国短视频研究现状与发展报告》和《短视频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现状与发展研究报告》两份学术研究报告。这两份长达近八万字的学术研究报告,是由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孟建教授团队(孟建、张剑锋、顾准、姬拓、符艺娜等)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戏剧学院基础部主任赵晖教授团队(赵晖、李旷怡、顾准、常婉祎、王耀、吴予澈等)本着“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跨校际、跨学科的“学术共同体”精神,并依托孟建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与数字时代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现路径研究》与赵晖教授的国家广电总局社科项目《融合媒体时代短视频内容创作与发展趋势》而完成的最新学术成果。两校专家学者组成的联合学术研究团队以期通过这些研究成果,为党中央提出的年建成“文化强国”战略,为十四五规划提出的“视听中国”战略,提供学术支持和决策支持。 视听中国前沿论坛上发布的两份学术研究报告 《中国短视频研究现状与发展报告》(摘要版) 短视频,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基于社交媒体的、基于移动终端的新媒体视频形式,在现代传播方式的巨大作用下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本研究报告利用目前国内最大型的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收录自建库至年3月31日发表的短视频文献篇,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采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软件、信息可视化的分析软件CiteSpace与统计软件SPSS聚类工具,从发文数量、研究机构、发文作者、关键词、文献来源、研究热点等方面分析我国短视频领域的现状与发展特点。 一、短视频研究的研究结果 短视频研究逐年发文数量变动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萌芽期,-年该领域文献发表量非常低;发展期,-年该领域文献发表量比较平稳,年发文量在7篇/年;飙升期,-(至3月31日)发文量持续上升,尤其在年接近篇/年。其中近10年的文献为篇,占所检索文献的99.99%。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该研究领域的主要学者有黄楚新(1.13%,n=,后同)、张志安(0.65%)、郭全中(0.62%)等;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国传媒大学(10.12%)、中国社会科学院(3.71%)、中国人民大学(3.45%)等;发表的期刊主要集中在《青年记者》(21.49%)、《传媒》(11.5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6.63%)等;排名前五的关键词为短视频(9.43%)、短视频平台(1.60%)、媒体融合(1.51%)、抖音(0.81%)、新媒体(0.76%);在媒体关键词中,-Q1关键词排名中今日头条仅年进入排名,随后消失;抖音从年至年3月一直排名前10;快手从年3月进入排名。在现象关键字中,虽然李子染从年开始火遍全球,但直至年才进入排名,可见现象研究有一定的滞后性。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共分为四个类属,分别为:类属1、短视频的社交属性研究;类属2、短视频平台研究;类属3、短视频的传播属性研究;类属4、基于技术的短视频应用研究。从篇知网研究文章来看,主要分为三大类别:理论探索、应用研究与技术支持。从这三个类别的发文量来看,应用研究最多(58.73%),其次是理论探索(40.01%),最后是技术支持(1.27%)。短视频研究的涉及理论探索研究主要从六大方面展开,新闻传播学理论、艺术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与情报科学理论,其中新闻传播学理论囊括了当前传播学研究的主流理论,在媒介效果、文化研究等上均有较多的研究文章。短视频在各个领域均有较多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旅、政务、农业、政务、法律(法规)、体育、电商、医疗健康等八个版块。尤其是文化版块中的文化遗产与跨文化传播的李子染现象研究上,研究产出较多。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高速进展,越来越多的平台把技术应用到平台中。技术研究主要分为二大类型,一种是基于5G的相关技术,另外一种是算法、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情感分析、行为识别等。 二、短视频研究的分析与发现 作为新兴媒体的短视频迅猛成长的同时,对于短视频的学术研究也呈井喷式增长。短视频研究现状呈正向走势:年以后,短视频作为研究领域强势发力,发文量迅速上升,预计年的发文总量将达篇左右,预示着未来对于短视频的研究将有量与质的飞跃,故目前短视频研究已呈学术热点;我国对于短视频研究的学术观察视角繁杂,话题分散,但短视频实际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yingjiea.com/xndyj/13725.html
- 上一篇文章: 碎忆再度斩获两个国际电影节奖项新京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