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整整齐齐摆放着的胶卷,各式各样的胶片放映机,珍贵的手稿,典藏的海报……走进位于我市高新区(城南街道)的华夏胶片电影博物馆内,暖黄色的灯光、怀旧的装饰风格,有一种让人回到过去的感觉。

记录时光

穿越胶片的流金岁月

1

1

作为国内首家民营胶片电影博物馆,华夏胶片电影博物馆内收藏并展示了胶片电影、胶片洗印设备、修复设备、放映设备、电影剧本及相关的老电影藏品共20余万件,已成为国内胶片电影收藏领域综合实力最强的文化单位。同时,该馆通过胶片档案物理修复与数字修复方法的研究与开发,以专业化手段对胶片进行常规性和创新性抢救保护,承接所有胶片档案的抢救和保护任务,建成了国内一流的胶片档案抢救保护研发基地。

1

1

一楼展厅的暗房,是电影胶片修复必经的第一处。解说员毛雅薇告诉记者,目前馆内的电影数字化设备是当前电影行业最先进的,用于进行老胶片电影的修复和数字化处理。胶片仓库内保存着近两万部胶片,常年恒温、恒湿,目的是保证胶片在稳定的环境中保存。二楼的展区则主要以文献资料陈列和设备展示为主,直观生动地诠释了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特质,为人们提供了一扇了解电影原理的窗户。

珍藏岁月

给历史留一个位置

1

1

“这张照片记录的是年10月16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真等接见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的全体演员,是多人的大合影。”毛雅薇向记者展示了文献资料陈列柜里厚实的手稿和珍贵的照片,她告诉记者,这些文献资料记录着中国电影发展史,其中有些是孤本,弥足珍贵。

“这台可移动放映机是目前全球仅剩的几台之一,价值比较高昂。”毛雅薇告诉记者,馆内陈列的电影放映设备数量庞大,价值不菲。除此之外,展厅还为人们展示了海内外大片的影视资料、海报以及地方电影发展史,参观者可以根据喜好进行观看。二楼展厅还设立了VR电影体验区、裸眼3D影片体验、电影绿幕制作体验等,满足年轻人对科技产品的需求。

1

1

露天幕布、长脚凳、干稻草……馆内的一角引起了记者注意。华夏胶片电影博物馆馆长刘建告诉记者,昔日的农村露天电影,成为了闪烁在电影长河里一朵永不凋谢的记忆之花,他将这一场景进行了还原,希望大家能够回忆起那段旧时光。“晚饭后,人们前呼后拥,争先恐后赶赴放映场地,热闹得很。”刘建说,那些年,在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每当听到县乡电影队来本村或者邻村放电影的消息,大人们都早早收工,孩子们奔走相告,只为一饱眼福。

妙手生花

重塑胶片的灵魂

1

1

如果说拍电影的人是造梦者,那么,修复电影的人就是织梦者。他们用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和坚持,还原着来自旧时光影的魅力。日前,由江苏华夏胶片电影博物馆修复的电影《三毛流浪记》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单元进行了全球首映。作为新中国成立第一部公映的国产电影,该片成为了几代人的经典记忆。

1

1

据了解,由于70年前拍摄影片手法与技术的局限性造成画面昏暗、镜头抖晃等问题,再加上胶片本身严重的折旧与老化,此次修复的《三毛流浪记》存在着大量的划痕、脏斑、褪色、闪烁、变形、虚影等问题,这些都对后期的修复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我们的修复师要长时间地对着一个电影片段,甚至对着几幅电影画面找出瑕疵并将之修复。许多电影画面和声音由于各种原因残缺不全,还需要自己去理解电影、读懂电影,在不破坏原来电影意图的前提下,创作出最接近原画、原音的效果。”华夏胶片电影经理陈新新说,此次修复《三毛流浪记》,公司投入了20人的团队,历时3个多月才完成全部工作。

1

1

旋转的电影胶片,演绎着世间百态和人情冷暖;闪烁的光影画面,流动着欢乐的笑声与感动的泪水。华夏胶片电影博物馆,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对电影的了解,对历史的感悟,更是一份年少的回忆,一种迟迟不能抹去的感动。

来源|如皋日报

文字|融媒体记者吴志巧

编辑|章志辉

校对|佘记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yingjiea.com/xndyj/12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