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讽刺电影,一家三口穷光蛋装亿万富翁,穷
万万没想到。 有一天,Sir居然也被标题党套路了。 别笑。 一部新片,让编辑部里的反应出乎预料。 《寄生虫》美国版? 《小偷家族》文艺版? 《伯德小姐》文艺版? 你帮Sir鉴定一下。 亿万富翁 Kajillionaire 女主眼熟不? 《西部世界》女主角,埃文·蕾切尔·伍德。 她貌似清纯的外表,却总是透出追求真相的执着,很适合主演女性主义色彩的电影。这一次,角色也类似。 注意海报。 她周围堆满了高档消费品——反讽从海报就开始了,她才不是什么公主名媛富家女。 就算是,请叫她“骗子小公主”。 她活在一个三人小王国里,国王父亲是老骗子,王后母亲是父亲的死党、搭档。 而她,是一个紧张、纠结的诈骗演员,一位别别扭扭的行窃执行人。 这个王国很穷,非常穷。 而这个穷到极点的所谓“亿万富翁”故事,反响也两极。 烂番茄、媒体人盛赞; 观众怒喷。 有人笑它荒唐;有人居然感动得泪目;还有人说它被骂也理所应当。 能让观众如此分裂的电影,一定是戳到了某根心弦,说不定,还是好几根。 戳到了穷人?富人?精英?知识分子? 来,Sir帮你挑开。 01 这是一部真实气质很浓的电影。 告别荒诞的海报后,镜头中再无滤镜。 偏僻的街道,公交站台。 三个等公交的乘客(这小王国一家齐了),一段对话如下: “五秒钟,在这个人(过去)之后。” “Clear?notclear。” “行动?不行,再等等……” 你猜他们想干嘛? 随着最后一个路人走开,母亲一声令下。 就是现在! 只见年轻女孩,无比熟练地闪转腾挪,躲开了所有监控摄像头。 一溜烟,钻进了身后的建筑。 到位置,她一掐表,时间刚刚好。 不得不说,这一套活下来,从对话,到行动,都是正统的阿汤哥《碟中谍》的味道。 但是。 前面Sir破梗了——他们是在行窃。 而这充满冒险的一连串举动,只是女主多莉奥(埃文饰)一家的生活日常。 战利品,当然也没有片名那么高大上。 现金、支票簿、汇票、优惠券,甚至是男士领带……有啥拿啥。 价值? 超过20美刀的都不多。 随着故事进展,我们慢慢了解了这个美版“小偷家族”。 父母都年纪不小,一看就没做过什么正经工作,只能靠小偷小摸。 如开头,去邮局偷包裹,从各种优惠券里想骗钱的辙。以及闯空门、偷支票簿、伪造签名、假装做好人好事然后骗捐赠再倒卖…… 你可能要问,为什么女主是诈骗偷窃的主要执行人? 因为她年轻、单纯、好看。 装女学生行,装穷青年也行,穿个西装也能冒充一下小白领。 你问了,这还是亲生女儿吗? 是。 那父母有给她合适的教育吗? 有。 看你从什么角度理解了。 她的早教很“及时”,比如在还没识字的启蒙年龄,她就开始学伪造签名。 别人去超市是懒散购物。 她去超市,简直是在玩横版过关的惊险游戏: 她知道哪里有摄像头,知道摄像头会按五角形排列; 她知道找死角,知道超市哪一排货架适合顺手牵羊; 她最知道的是,如何利用陌生人的善心,薅一把羊毛。 虽说干一行爱一行。 可你看着看着发现,这位小行家似乎不是很喜欢她的专业。 她面对诈骗对象,总显得慌乱、局促。 她拿着父亲让她去“据理力争”换点钱的优惠券,面对商家简直语无伦次。 你看懂了。 她不想做贼。 但她从小就做贼,她不知道贼以外还有什么活法。 开场有一个细节。 这家人走在街上,女儿多莉奥会随时随地检查地上的购物袋……看看有没有便宜可捡; 路过一个电话亭,就要摸索一番……看看有没有多余的硬币。 见过占便宜的。 没见过把占便宜当毕生事业的。 背后的核心词,是穷。 穷对这个小王国来说,已是一种习惯。 而捡垃圾、诈骗和偷窃?也许只是这种习惯的行为表现。 因为穷,一家人只能蜗居在一间烂房子。 有多烂? 每天,定点,会被下水道的清洁泡沫淹没一会。 这真是团结、默契又温馨的“亲情一刻”。 父亲、母亲、女儿会不约而同拿出垃圾桶,去装粉红色的泡沫。 即便是这种房,他们也给不起房租。 以至于为了躲房东,得这么走路。 △房东在围墙那边搞装修 说到这你要问了。 说好的“亿万富翁”呢? 这故事既不高端,也不精致,甚至还有点恶意。 这种一黑到底的设定下,编剧到底想引爆什么? 再看一个细节。 一次机会,这家人要出个差(拿到了不知什么活动送的免费机票)。 多莉奥胆怯地说: 妈,能不能当作一趟去纽约的旅行? 就我俩? 像……(正常的)母女那样? 说完,两人各自迅速看了一眼呼呼大睡的父亲,相顾无言。 显然,女儿渴望母爱,但母女的顺从胜过了爱。 她该怎么做? 她又能做什么? 荒诞的现实下,是一只小鸟如何挣脱牢笼的故事。 02 躲得过初一,躲不了十五。 房东总会发现他们在躲房租。 欠我刀啊!下周五之前给,要不滚蛋! 怎么办? 多莉奥一边想着去纽约的机会,一边看着父母,脑子里蹦出一个新点子。 骗保。 一家人装作陌生人登机,多莉奥买行李险,然后让父母下机后拿走行李,然后多莉奥伪装丢失行李……这一套下来,几周内就可以拿到赔付的刀。 (小伙伴千万别学,会被抓的) 就在这趟航班上,一个改变她人生的角色出现了。 自来熟的性感女郎梅兰妮(吉娜·罗德里格兹饰),和父亲才聊几句就聊开心了,顺便表示……对他们的行骗生涯很感兴趣。 为了求刺激,她也想加入。 在多莉奥眼中。 梅兰妮简直是另一个世界的人。 有房子住,有正经工作,身材好,自信,开朗,穿衣风格大胆前卫…… 甚至,连美甲都是多莉奥从未拥有过的。 △一身宽松烂仔装的多莉奥,明显表现出了自卑 更重要的是。 这位女郎有一个关爱自己的母亲,经常跟她煲电话粥。 多莉奥被刺激到了。 都说要“听妈妈的话”,可为啥人家妈妈这么好。 再回头看看自己的父母,他们好像特没品。 连孤寡老人都不放过,借着陪聊各种顺手牵羊,临走还顺了人家的支票簿。 算了,这些事她常见,她反而越来越期待一件不常见、甚至从未见过的事物: 妈妈,你能不能叫我一声“亲爱的”? △她希望用骗保获得的美元赔付,换母亲一句话 母亲表现得相当有骨气。 得了吧女儿,咱别那么虚伪。 终于,多莉奥离家出走了。 如果没有梅兰妮的帮助,她估计始终无法鼓起勇气。 她逃去梅兰妮的家,突然发现我靠……还有人这么活吗。 早餐可以吃煎薄饼,逛商场可以不用躲摄像头。 开心了可以跳舞,晚上不睡觉可以一起看星星聊天。 多莉奥推开了一扇门,门外的每件事物,阳光、空气、路人,她都想感谢。 上面的画面,来自一个有趣的小事件。 她俩经历了一场小地震,然后多莉奥打开门,发觉阳光刺眼。此时她的表情仿佛走出了阴霾,但也有着“新生”的困惑。 于是…… 她爬了起来…… 她不是疯。 还是在之前一次母婴培训班上,她听说了婴儿会爬向母亲的乳头,因为这是天性。 这个小动作,是她从一出生就缺失的动作,她想补回来。 △看到婴儿爬行,多莉奥表情奇怪 现实的荒诞,当然不是你想逃,想逃就能逃。 下一幕,父母居然也回来了。 他们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主动上门和解,还带多莉奥去了她之前听说过的一家高档餐厅。 他们给多莉奥补齐了,从1岁到18岁的所有生日礼物。 祝福的话,写满了18张卡片。 每张卡片上,都有“爱”这个字眼。 于是,大家度过了愉快的一晚。 可你别忘记,多莉奥也“长大”了。 生于骗子之家,她当然也会怀疑父母的诚意,于是她做了一个小实验: 她把美刀,放在梅兰妮家。 然后关上房门,睡觉。 她知道第二天醒来,会有几种结果。 而每一种结果,都会导向一种她与父母相处的未来: 一,钱不在了,那这对父母就是无可救药; 二,钱还在,那父母是真心悔改,得给机会; 三,如果留下了她的一份(美元),那起码也代表这个家虽然穷,但还有爱。 最后的答案? 嘿嘿。 真的,不要低估人类的下限。 Sir不敢剧透,只能说: “哭笑不得”。 03 电影标题是Kajillionaire,并不是英文词。 而是撒哈拉以南的斯瓦希里语中,表示“富翁”的意思。 这种略显怪异的小彩蛋,也是电影荒诞滑稽之处。 Sir理解,这是想象的富翁,是彩色泡沫的富翁,不是现实的富翁。 被消费品包围的主角们,他们生存的空间,逐渐被溢出的粉色泡泡淹没。 所以,这部片恐怕不止在说赤贫的人。 导演米兰达·裘丽,女性。 她有点文艺范,算是美国文青的典型代表。 除了导演,她还是多媒体艺术家,导演、编剧、演员、歌手、作家,都玩过。电影、小说、独白、数字媒体演示和现场表演艺术,都研究。 但Sir这么说也不代表夸。 个人觉得,作品其实是有一些瑕疵的,比如她的表达过盛,会让部分观众无法充分沉浸入叙事。 (但既然表达是突出的点,那咱们就聊这个)。 在Sir看来,她用了一个遥远得近乎荒诞的“亿万富翁”这个外来词,既可指多莉奥——电影中她抛开父母,获得了成长和新生,是精神意义上的富豪。 更多的,是一种辛辣讽刺。 讽刺啥? 可能在讽刺一个逐利的年代,逐渐畸形、异化的家庭关系。 亲情这种珍宝,被弃如敝屣。 其实电影中,不止多莉奥一家古怪。 由于各种原因,穷的,富的,年轻的,年老的。 各种家庭似乎都不太正常,简直是奇葩家庭大赏。 比如,父母特有钱,天天和陌生人吹自己女儿,看起来爱得很深。 但女儿实际呢?只是一位穷按摩师、服务员(还要打几份工)。 更搞笑的是,他们之间只有一墙之隔。 又比如,天天给孩子煲电话粥的梅兰妮母亲。 买东西都买双份,自己一份,孩子一份。 但说着说着,她就和别人聊起天来……戏份到这我们才看懂,原来梅兰妮也没有亲情陪伴。 △注意表情,母亲切换到了别的频道 所以呢? 看起来是个小偷家族的少数派故事,但稍微扩展一点,电影荒诞和夸张的边界就缩短了。 就变成了现实中,恐怕并不少见的事。 “只有死亡能把我们分开”,都听过这句告白的话吧? 电影中和这句相似的,却是另一个故事: 老人的孩子都在外工作,老人孤独地呆在家中,鼻子插着管子,病着等死。 多莉奥一家闯入了,翻箱倒柜地找支票簿。 老人知道家里进贼了,但老人说: 来,弄出点声响吧。 他想假装家里有人,假装其乐融融,假装在死前也能获得一些安慰。 在活人之间的情感空洞面前,死亡又算什么。 这荒诞吗? 可为什么总有类似的社会新闻? △现实中,总有老人宁愿被骗,也会和骗子做朋友 所以《亿万富翁》揭开的这种“情感空洞”,恐怕是一个全社会问题,才不是美国人的专利。 说到这份上,这部片仿佛也没那么荒诞。 在导演米兰达·裘丽看来,她可能只是在“写实”——正是一个日益荒诞的世界,才让我的电影看上去没那么怪异。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吉尔莫的陀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yingjiea.com/xndyj/11493.html
- 上一篇文章: 骆驼祥子努力奋斗的祥子,为何招来一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