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发展的中国电影市场,急需的正是韩国电影中层出不穷的好故事。而在银幕配额制几近废除后,韩国本土电影在外画的猛烈攻势下仍能吸引观众的好故事好剧本又从何而来呢?

分别翻拍自韩片《奇怪的她》和《盲证》的《重返20岁》和《我是证人》两部国产电影的票房成功,无疑带动了一大波中国影人将目光投向了韩国电影翻拍,而接下来还将有《建筑学概论》《恋爱操作团》《内在美》等卖座韩片被改编搬上中国银幕。不难看出,飞速发展的中国电影市场,急需的正是韩国电影中层出不穷的好故事。

在韩国这个仅有万人口、本土电影人均年观影次数达2次、银幕配额制几近废除后面对外画的猛烈攻势仍能连续五年保持本土电影占有率超过五成、最高逼近六成的半岛之国,吸引观众不离不弃的本土好故事好剧本又究竟从何而来呢?近日时光网对多位韩国电影导演、编剧进行了专访,探秘韩国电影剧本开发、以及电影项目策划的幕后故事。

即将被翻拍成中国电影的韩片《双面女友》的编剧黄仁浩,曾经执导过《我的见鬼女友》和《怪物》两部电影,在采访中,他坦言并不愿意参与中国电影的翻拍计划,因为不想“自我复制”。而谈到他在做导演前的两部编剧作品《时失2公里》和《蜥蜴》,他显得格外得意和兴奋,“如果在韩国创作出一部成功的作品,就会有很多好的机会自动找上门来。”编而优则导在他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显然,处女作品无论是对于导演还是编剧而言都非常重要。黄仁浩导演的编剧处女作《蜥蜴》是在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运营的电影剧本市场被挖掘的。这个在年创建的全开放剧本交易平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如今年产剧本量已超过部,而目前韩国的本土电影年产量也不过部上下。

韩国影人一向对原创剧本怀有极高的热情,但近两年人气网络漫画的电影改编异军突起。相比观众和制作公司对故事和剧本的挑剔,改编剧本相对较短的开发周期、和高知名度更具优势。但事实上,韩国原创剧本的年产量已高达五位数,如今再加上畅销小说和人气漫画,让本就十分激烈的剧本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残酷。

虽然剧本产量惊人,但韩国电影人对每一个项目的开发都十分慎重。一部电影的策划周期有时要花费两三年,甚至三四年的时间。而往往导演要跟随电影从策划、筹备到拍摄整个的创作过程,这也就意味着属于导演真正的创作时间大大减少。而一旦电影在开机前流产,之前投入的所有时间和精力都将白费,同样对于开机后才能拿到全额稿酬的编剧而言,更是难以接受的。

官方运营剧本交易平台原创剧本挖掘机制成熟

韩国剧本市场网站首页

韩国的导演大多偏爱自编自导,他们更愿意通过拍摄自己原创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想法。韩国名导李沧东、朴赞郁都是编而优则导,而像奉俊昊和金基德则是从创作第一部作品开始就身兼编剧和导演的双重身份。

除了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促成他们自编自导还有另一个原因。曾经以《插班师姐》编剧出道的郑龙基导演解释道:在韩国,新人导演想要出道的话,写剧本是最基本的技能,手里握有好的剧本才有可能出道,而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他们只愿意讲自己想讲的故事。年在由金善雅主演的《插班师姐》上映获得成功后,郑龙基以恐怖片《人形师》作为导演出道,剧本同样由其自己创作。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个新人编剧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作品被搬上大银幕,让自己的才华被业界认可呢?

首先,在韩国有各种名目的剧本公募活动,有些是由政府出资主办,比如国家环境部门为了宣传环境保护而举办的环保主题剧本公募活动,还有釜山海云台区为了宣传当地旅游举办的宣传片剧本公募活动等等;此外还有制作公司为了挖掘新人和新剧本而举办的剧本公募活动,CJEM和乐天等大型制作公司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另外像釜山日报、东亚日报等新闻机构也会主办不同主题的剧本公募活动。

虽然在韩国各种剧本公募活动可以从年初排到年尾,但或多或少在时间和主题上会受限。为了满足电影创作对内容长期而大量的需求,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在年创办了韩国电影剧本市场网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yingjiea.com/dyjzt/8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