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幕影业:中国传统文化IP的“春天”已经来临

近年来,传统文化复兴浪潮持续高涨,融合了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也如雨后春笋般横空问世。

从《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现象级动画影视作品到《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博物类综艺,再到近半年来河南卫视《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等中国传统节日等系列节目的破圈爆红......这些植根传统文化、表现手法新奇的文艺作品,让传统文化IP回归了大众视野,也在文化产业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度,见证了市场对传统文化产品的巨大需求。

在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浪潮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到吸收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同时焕发新气象、实现新作为,成为了未来影视剧的走向与趋势。

01文化挖掘与价值提取

文明、文化是影视创作永恒的素材源泉,找准当下影视与市场的结合点,从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汲取养料,去发掘提炼独特的主题和文化元素作为创作的基石,让题材和主题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

国产影视剧中的《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长安十二时辰》《清平乐》等一批古装大戏,正是以此为依托,把影视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既促进了当代影视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又为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探索出了一条有益的途径。

例如《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每个充满个性的角色,无不展示了古人的才华和雄心。剧中的诗词歌赋也令人难忘。如甄宓饮鸩前悲咏《塘上行》,曹植面临绝境时吟诵《怨歌行》,结合此情此景,完成了对诗歌的最好诠释,称得上是传统文化与影视作品浑然一体、相映成辉的典范了。

即使是在网络IP剧中,也很好地展示了这种根源于传统文化的赤子情怀与家国理念。例如《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中的刘平,视天下的涅槃重生高于汉室的世袭传承,从中不难看出其胸怀天下苍生的可贵精神。

让传统文化IP在电视剧里活起来,并非易事。任何一处失真,都容易让观众出戏,甚至陷入“消费”传统文化的争议。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靠扎实的内容创作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找到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审美意识的完美契合,从而赢得观众的掌声与口碑,这也为传统文化与观众的成功“触电”打下坚实的基础。

02将传统文化与趣味性艺术化加工相结合

在近几年国漫既叫好又叫座的动画电影和影视IP《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分别以9.56亿、5.65亿和超50亿的票房纪录说明了虽然传统文化是社会文明的底色,没有文化再美的脚本也讲不出动人的故事,但是任何品牌或文艺作品,都不能用简单的“拿来主义”打造传统文化IP,否则很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

例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小哪吒的形象设计,既包含了中国元素,又融合了颇为颠覆性的“丑”形象设计。这样优缺点并存的人物塑造模式,贴合了时下年轻观众的心理需求,既没有失去原著的精神,又做到了与时俱进。

在今天这个娱乐文化资源纷繁多元的时代,只有创作高品质的内容,讲好故事,才能让观众乐意买单,才能将内容故事IP化,在内容传播、品牌溢价、商业变现上取得成功。

《哪吒》导演饺子在采访中提到:“故事就是一个壳,真正内核的东西是时代精神,要有时代精神才能符合当代审美。”

在河南卫视最新打造的《中秋奇妙游》中以传统文化为内核,首次运用了“网剧”+“网综”的形式展现非遗之美。将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表达,赋予其深刻的现代内涵和社会意义,拉近了观众与故事的距离,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够产生深刻的共鸣与共情。

总之无论是在动画影视上初露头角获得巨大成功,还是在电视节目上的爆红爆热,中国传统文化IP无疑是当前国内IP行业那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未来将有《登场了!洛阳》《风起洛阳》《龙心少女》等传统文化IP剧陆续登场,这些影视作品通过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促使影视作品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传播传统文化,也为未来国产IP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yingjiea.com/dyjzt/13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