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比追求梦想更重要的事,谈蜜蜂与远雷
白癜风治疗目标 https://news.39.net/bjzkhbzy/180423/6185379.html有这么一种感觉,就在他们按部就班、缓缓步上舞台的同时,空气中泛起阵阵涟漪,既雀跃又忐忑,就在迷惘与桎梏开始纠结时,梦幻呓想在时间漏斗中濒临分崩离析。瞬息间,生命的悸动,让所有的五味杂陈凝结成一道神光,游弋于黑白相间的88键拾级而上。顿时,像是被施了魔法,生命感受到宇宙的律动,广袤而幽微。滨松,这个举世闻名的乐器之都,位于日本静冈县西部,三大乐器制造商──山叶、河合、乐兰扎根于此,造就了人文荟萃的艺术高度,恩田陆的畅销小说《蜜蜂与远雷》的主舞台江芳国际钢琴大赛,就是以三年一度的滨松国际钢琴比赛为原型。这本史上破天荒获得“直木赏”与“本屋大赏”双料肯定,洋洋洒洒六百多页的著作,在现今低气压的书市中,竟突破了57万册的总销量,创造了叫好叫座的书香奇迹。透过恩田陆流畅的笔触与成熟的叙事手法,有条不紊地梳理四位参赛钢琴家所构成的故事线,再顺着其他相关人物的不同视角,不自觉地进入她所设计的情境中,无意间融入了想像中的琴键沙场。最后竟也开始跟随小说中的人物,一路过关斩将,经历了三次预赛与一次决赛,勇闯音乐的奇幻冒险,只为一起追寻宇宙的声音。恩田陆的每一个字里行间,让文字的想像力充分地发展,足以营造酣畅淋漓的立体空间,产生具有临场感的画面。诚如白居易的《琵琶行》,精彩地描绘琵琶弹奏时的各种面貌“轻拢慢捻抹复挑,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形一样。因为白居易赋予了情感的画面,把所有的声响精准而深刻地描绘,仿佛还原浔阳江头夜送客的场景。小说版的《蜜蜂与远雷》,是恩田陆根据自己四度参加滨松国际钢琴比赛的经验和观察,构思了12年,费时7年,纪录了一场场纸上音乐赛事。每一位人物在她的笔下,被刻划得鲜活无比,每一首音乐的演奏,也用文字描绘得栩栩如生,实为文学领域的登峰之作。如要将这些文字用画面来具体呈现,改编为真人电影版,恐有破坏梦幻美感之风险,而且要将这一本长篇小说塞进两小时的电影,也会压缩掉很多故事的叙事空间,割舍掉一些剧情的内容。但石川庆也跟小说中的人物一样,硬是创造了不可能影像化的奇迹。所以不论是戏里戏外,都勇闯了这个奇幻冒险,在今年成功地将同名小说推向大银幕,如同那些钢琴家翩然地步上舞台,与所有的观众见面。出身自养蜂人家的16岁少年风间尘,为原著小说的核心角色。这位钢琴鬼才没有属于自己的钢琴,对他而言,蜜蜂振翅的声音,像雷声一般,这就是宇宙的声音。尘终日寻寻觅觅的,就是与宇宙的共鸣,也因此成为小说《蜜蜂与远雷》的书名。而石川庆的电影版反而是以天才少女荣传亚夜的故事为主轴,折射出尘对音乐的执着,带点桀骜不驯与绝处逢生的傻劲。这两位看似谜样的人物:善良细腻的亚夜、年轻单纯的尘,构成了整部电影情感的交流,就在德布西的《月光》与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的乐音中,充分地鸣响。石川庆从初赛到决赛,透过两人的各种互动,表现出他们的心境变化。一开始是亚夜在后台遇见甫自舞台退场的尘,最终场是尘给予即将上台的亚夜满满的祝福。一前一后,相互呼应,彼此鼓励与祝福,犹如奏鸣曲式的呈式部与再现部。中间的发展部,就是由另外两位参赛者的故事所构成,分别是已届参赛年龄上限的乐器行职员高岛明石,以及外型亮眼的茱莉亚音乐学院高材生马萨尔。这四位主角透过一次次激烈的竞赛,激荡出惺惺相惜的火花,也在合奏的过程中启发彼此,感受到音乐的核心价值,探寻艺术的真理,一同追梦,寻求宇宙的祝福。诚如片名的英译《ListentotheUniverse》,石川庆花了极大的篇幅来叙述第二次预赛的指定曲之一《春与修罗》,是大赛委托菱沼忠明创作的新曲,取材自日本儿童文学巨匠宫泽贤治的同名诗,中间特别留下2.5分钟的即兴装饰奏让所有演奏者自由地感受宇宙。而这四位主角也在这首曲子中,将个人所面对的人生课程,用自己的音乐语汇,与宇宙进行对话。也因此他们的弹奏是各自精彩,各有千秋,呼应了英译片名倾听宇宙的字义。修罗,是梵文音译Asura,因此《佛经》的汉译为“阿修罗”,是介于天神与鬼蜮之间的神族,印度教与佛教皆将“阿修罗”解释为与天对立的一族,神格十分极端,集恶与美于一身,但生性好斗。当明石在赛前与妻儿于餐桌上对话时,朗读到宫泽贤治为悼亡妹所写的诗作《永诀之晨》当中的一句请取雨雪来。虽然明显对比了顺天而行的春天与逆天而亡的修罗,但最终,修罗是为了不舍妹妹看见自己临终时的模样,因此打发妹妹去帮他取些许的雨雪,好让自己得以独自、了无牵挂地离世。“春天”与“修罗”在意义上虽为对比,但互为表里,可端看宇宙的包罗万象与因果轮回,从亚夜与尘仰望星空的四手联弹,而后四位主角一同前往岸边观浪,他们尽情地、自由地,聆听宇宙的声音,每个人对于宇宙各有一番解读。相信在石川庆的精心布局下,演奏《春与修罗》最得观众缘的,也是当中最怡然自得的,恐怕就是肩负着养家活口重任,已有一番人生历练的明石。这位年轻的父亲一直相信:一定有一个境界,是靠音乐维生的人无法达到的。因此他舍弃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炫技风格,一切就是如此地温和谦恭、恬淡自然,是那种闲云野鹤的自在感,紧扣所有人的心弦。的确,他成功了,至少让观众可以对应到《秋水》的这几句: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从庄子的宏观、充满智慧的话语来看,用开阔的心胸去爱这个世界,超越了五线谱的界限,方可观于远近。明石能否顺利晋级已非重点,至少在顷刻间,他能让在座的人士,不论是音乐专业人士或是门外汉,都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充满着一股正气。相较起来,其他三位主角演奏的《春与修罗》,石川庆就略为轻描淡写,尤其是对于马萨尔的连续八度与快速音群的炫技演出,固然赢得满堂彩,却与明石的悠然正气形成反差,甚至无法获得马萨尔自己老师的认同。亚夜用空间记谱法,表现感释伤怀于母亲的离去,再逐渐将音乐的思维延伸到对宇宙的无限感激;尘则是单纯地用钢琴表现对宇宙的好奇心,并且侧耳倾听灵魂的回音,将自己浸润于天地间的纯粹之中。显然,这四位演奏者各自有想要追寻的海角天涯,这2分半的即兴,就是他们的生命独白,也或许是对于评审威权、刻板印象、现实世界的解构与挑战吧!一组组亲子两人的背影,成了电影中最暖心的片刻,是主导剧情的动机发展,也是用奏鸣曲式来叙述的一段故事。首先出现的是亚夜与母亲合奏萧邦肖邦《雨滴前奏曲》的背影,是为呈示部,水滴滑过了玻璃窗,是大自然与这对母女的对话。之后的发展部,是明石的妻子与儿子的共处时光,镜头用同样的位置与视角带到母与子的背影,说明亲情是故事的原点,牵动了故事所有情节。在电影里,最初只让大家看到亚夜与母亲的背影,再逐次带到从母亲的双手、侧颜、正面,最后终于能清楚地让观众看见母亲的样貌。如同随着剧情的走向,层层拨开人们的心灵帷幕,也代表亚夜逐渐走出失去母亲的伤痛,勇于面对自己、迎向挑战、重返舞台,弹奏出圆满的再现部。骤雨,是电影的重要符号,有大雨,才会有闪电与雷鸣。因此“雨”的意象不但出现在一开始的肖邦的《雨滴前奏曲》,伴随着滂沱大雨,当拉赫玛尼诺夫《第三号钢琴协奏曲》时,那一段急促后的屏息与呼吸,与长笛声部的巧妙并行,此时,场外的骤雨,与舞台上的乐音融成一气。的确,马萨尔让这个世界鸣响,其他人也不遑多让,与之共鸣,音乐之神最终眷顾了他们每一个人。石川庆也依循了原著,描绘了调音师浅野耕太郎、指挥小野寺昌庆、舞台监督田久保宽、记者仁科亚美等等人物的特性,只是两小时的电影较难清楚说明这些人的性格,以及完整交待与主角们的互动。或许拍成像《交响情人梦》一样的偶像剧,才有足够的空间放入这六百多页的小说,剧情的架构才能更有立体感。三年前,恩田陆的文字让音乐之神眷顾了所有读者。如今,石川庆用画面让我们看见世界的鸣响,小说的空间感由电影呈现出来。也让我们亲眼看见,不论是亲情、骤雨、春与修罗,抑或是演奏家本身,都是一首首充满人生况味的奏鸣曲。音乐的各种表情都在这88键上尽情地挥洒,同时也找到了永恒的淡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yingjiea.com/dyjzt/13064.html
- 上一篇文章: 有艺思跨性别儿童电影震惊为何两万
- 下一篇文章: 昨天全国日票房2亿,这个不错的电影只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