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尹鸿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北京国际电影节从春天延期到夏末秋初举办。取消了人群聚集、明星璀璨的开幕和闭幕式,甚至也没有了天坛奖的电影评选,国际电影人不能到现场参与线下活动,受到种种制约的电影节似乎没有了过去的热闹和光耀。

但是,此时此刻此届的北京国际电影节,恰恰因此而有了最特殊的意义。

戳视频,一起来听听央视剧评特约评论员尹鸿怎么说↓

向世界传达

电影行业和市场复苏的信心

电影节举办的同时,中国电影市场屡创佳绩,“七夕节”单日票房突破5亿,中国电影市场全年票房突破50亿,《八佰》单片单一市场票房超过16亿……这些都打破了本年度的全球市场记录。

这一组组数字,在电影节期间被不断提及并传达给全世界,表明电影产业没有倒下,电影观众没有离场,电影人没有放弃,世界需要电影,电影一有阳光就会格外灿烂。

许多连线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外国电影人,包括《狮子王》的导演罗伯·明可夫等在内的许多国际电影人都表达了对中国电影产业复苏的祝福和兴奋。

如果说以前的各种电影节都是电影行业的锦上添花,而这次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可以说是为电影业雪中送炭,它向世界传达了电影行业和电影市场复苏的信心。

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线上线下、云上云下,几百部来自世界各地的经典电影和新电影仍然在继续放映,一票难求依然如故;电影合作的签约仪式接踵而来,电影的复工复产加快了步伐;10场从产业到教育的电影论坛,在山清水秀的怀柔雁栖湖会展中心如火如荼地展开,中国电影人和云上的全球电影人共同探讨着,后疫情电影业、电影创作、电影观众、电影市场、电影技术、电影教育、电影放映以及正在和将要发生的种种变与不变。

可以说,本届电影节虽然减少了线下的聚集,但并没有减少电影文化传播的力度、电影观念碰撞的强度、电影发展前瞻的高度,所有这一切,都在传达着共同的目标,用更好的电影回馈不离不弃的电影观众。

供给侧改革心灵治愈

流媒体传播5G技术

成为热门话题

在电影节的活动和论坛上,人们纷纷表示,电影产业会遭遇冲击,但是电影不会离场。

正如博纳董事长于冬在“机遇与挑战”主题论坛上所言,受到疫情影响,电影生产的数量可能会减少,减量提质将对中国电影的供给侧进行优化改革,未来的电影市场上将有更多的头部电影和更丰富的电影类型满足观众的需要。

在类型化电影论坛上,唐季礼、束焕、蒋德富等许多电影人都提出了丰富电影类型、强化类型与电影观众的情感联系,如同全球许多电影人都谈到的那样,电影应该更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yingjiea.com/dyjyh/5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