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流逝,新旧事物在不断地交替演变着,老旧的电影机、嘈杂的影院、大火后的废墟,这一切无不让我们在时光的流逝中喟然长叹。郑重捧起过往的岁月,牵住时光,踏着时间的脚步,去寻找曾经属于心灵的天堂影院。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的电影《天堂电影院》,无疑是一部成功的向电影发展致敬的伟大影片。导演运用高超的拍摄技艺,用了分钟为我们呈现了一部关于电影和电影人的至高礼赞,一份对爱与过往的深远回忆。分钟让我们享受了一场视觉上的盛宴,心灵上的震撼,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让我们在思索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01三十年前,那人、那乡、那海。贫瘠破旧的小镇,掩盖不了孩童的调皮与灵气。那里,有多多青葱岁月的全部映像,童年生活的酸甜苦辣,还有那些短暂而永恒的爱。母亲,是多多生命中最初的依靠,一位孤身守寡的妇人,一边是饱经战乱沧桑的心灵压抑,一边在辛苦拮据中将孩子拉扯长大。隐忍与坚毅的背后,是家人相依为命的困窘与脆弱;严词与责骂的初衷,是对幼子的慈爱与宽容。哪怕多多已经三十年未回家,可她依然坚信着多多会回来的。多多是回来了,可是回来的气氛又是那般的凝重,艾费多去世了。那个曾经给过多多无限温暖的老人,一位敦实的乡村放映员,却成为多多人生中最难以割舍的“亲人”。他们一同为放映机魔幻的光线而痴迷,一同在电影院里分享欢乐。艾费多是多多的朋友,但更像是多多的父亲。他用亲身的生活体验印证着电影与生活的差异,用自己的人生哲学激励着多多无悔追梦。他那不是父亲却胜似父亲的关爱与教诲,如同永不停转的电影胶片,一帧一帧地娓娓道来,牢牢扎根于多多的内心深处,不断地蔓延。悄然辞世的艾费多,似乎只留下了封存的记忆。那些放映机下的促膝谈心,那些扶持相依的语重心长,犹如泛黄的老相片,残影中沉淀着那一成不变的温情。“不准回头!不准想我们!”画面定格在这一瞬间,多多没有回头,却无法停止怀念远方故里的那位老人。一老一少之间的默契,究竟是亲情还是友情,已不再重要。事实是,即使时光流逝,即使人去楼空,那诚挚不渝的爱,却随着时光的积淀而永存。不管是站在废墟中的多多,还是独自坐在影院看艾费多留给他最后的影片剪辑的多多,这些画面无不让观众潸然泪下。然而,韶华易逝,岁月无痕,三十年后,依旧是那人、那乡、那海。功成名就后的多多,两鬓微霜,深邃的眼神中充满了感恩、怀念以及陌生。这些无不印证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但唯一不变的是人与人之间那永恒的真爱。02《天堂电影院》这部影片采用倒叙结构,以萨尔瓦多的视角展开回忆,因此一开篇就给人带来一种绵长、悠远的怀旧气息。这种倒叙的结构也确立了影片的两条时间线索:一条是现实中萨尔瓦多的生活流程,表现在影片中时短短的几天;另一条是回忆中的历史变迁,人物成长的时间流程,变现在影片中是十几年。现实与回忆相互交错进行,回忆为主,现实为辅,共同展开了一段关于爱与过往的回忆。建筑的生命往往比人的生命更长久、更坚韧,即便是一座灰土的小屋,也可能是爷爷那一辈留下来的。所以,人们常常能在建筑的一些不起眼的变化中感觉到时间的流逝。这种变化,可能只是改了一道栏杆,或者是换了一扇门板。在《天堂电影院》中,电影院的兴衰变化,同样支撑着影片线索的发展,形象地展示了时光流逝、人物变迁的过程。具体地说,这座电影院的历史从看客盈门、座无虚席到一场大火,变为废墟,再到重新修建,再创辉煌,又到年久失修,破旧漏雨,然后到门可罗雀,被迫关闭,最后到夷为平地,改建停车场。第一次变为废墟,是因为看电影的人太多,艾费多为了给进不了电影院的人在广场上放电影,不留神之间放映机出故障导致起火,最终使影院成为废墟。影院第二次成为废墟,却是因为没有人要看电影了。天堂电影院这两种不同意义上的衰落,折射出一种文化在人们生活中从兴到衰的过程,倏忽之间,一个时代已成为一种记忆。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电影更多时候是作为一种娱乐媒体出现在观众的眼前,比如看歌舞片时的津津有味,看卓别林喜剧时的全场大笑,似乎“度过无聊的日子”就是观众们看电影的原始动机。“天堂电影院”被烧毁的“清晨祭奠”一幕,人群中了一句“以后镇里就没有娱乐了”,很直白的体现了当时在大多数人的心中,电影只是一种声画构造的娱乐工具。后来,随着新的“天堂电影院”的建成,电影随着时代发展了,电影的类型也增多了。电影其实也是一种高度生活化的艺术,人们热衷于电影,很大程度上是在影像世界中找到了现实世界的隐喻,进而升华为心灵上的寄托。这就好比奥斯卡·王尔德所言:“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而电影,就是这样一种介于艺术和生活之间最完美的载体。03“人生不像电影,人生辛苦多了”,多多一直记着艾费多曾经的这句教诲。人生长路,漫漫苦行。曾经梦想过,抱怨过,失落过,奋斗过,却无力阻挡年轮的碾压。然而,既然光阴无法为自己所掌控,人的一生最大的幸福和意义,则莫过于蹉跎岁月中那些转瞬即逝的感动。也许,这些精彩的回忆比起庸庸年华是如此的缥缈甚微,但是电影的神奇——正如片末那盘荟萃了接吻蒙太奇的电影胶片可以将无可复返的瞬间剪辑为光影的永恒祭奠。天堂电影院,早已被蒸蒸日上的电视传媒所取代。小镇上的人民全部围聚在一个电影院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废墟中的积灰犹如时光之烬,逐渐勾起了那段尘封已久的燃情岁月:老泪纵横的商人,低头不语的伙计、占据广场的疯子,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又如此陌生。随着“天堂电影院”——这个见证了小镇沧海桑田的标志轰然倒塌,那些萦绕在多多内心深处的陈年景象也逐渐变得模糊而又沉甸甸的。“长期待在家乡,会把这里当成世界的中心,你会更加盲目,你必须到外面去闯闯,你还年轻,世界是你的!”这是艾费多的教导。这其实也寄托了作者本人的生活感悟:人只有走出故乡,才能在心智上获得真正的成熟;只有走出地理意义上的故乡,才会拥有一个精神上的家园。然而,人们虽然无法停止对故乡的思念,但倘若重回故里,他们还能找回那曾经熟悉的一切吗?至此,影片提出了一个沉甸甸的哲学命题:所谓“故乡”,它到底是一个永恒的停泊点,还是生命历程中不断延伸的目的地,抑或只是情感和灵魂驻足的地方?电影《天堂电影院》导演加长版用分钟的时间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属于电影和电影人的天堂。导演通过他高超的拍摄技艺与深刻的生活感悟,为观众呈现了一座别样的“天堂”,它的里面住着人间真情、人间真爱。影片用精巧的倒叙结构做骨架,将精美的画面和精微寓意一点一点的填充进去,让我们的思绪在这个梦幻般的“天堂”中肆意飘扬,让观众在笑声与泪水中成长。其实,每个人的心中大概都会有一座“天堂电影院”,那里记录着观众中的人生百态,放映着光影般的生活记忆。只有当坎坷历尽,风雨过后的蓦然回首,才恍悟;往事随风,为爱犹存。或许,这,就是结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yingjiea.com/dyjyh/12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