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贺岁档新锐之作,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当十二月迈入第二周,贺岁档已然正式拉开序幕。在众星璀璨的大片中间,有部电影的存在显得格外特别。 它没有扑天的特效动作,也没有惹眼的流量大腕,甚至连叙事都带有几分玄奥难名的意味。但我想,国产片恰恰需要让观众们见到这样一种表达的可能性。 影片《第四面墙》的电影节荣誉时刻它就是曾入围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剧情长片,入围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影片与最佳编剧奖,并在第41届开罗国际电影节获得主竞赛单元最佳新作“铜金字塔奖”的电影《第四面墙》。 所谓“第四面墙”的概念,脱胎于传统的戏剧,指的是演员为构建完整的角色世界观,而在舞台上想象一道不存在的“墙”以分隔自己与观众,从而投入忘我的演出。 而在影片当中,更是将这样假想式的空间结构抽象地总结为另外一个概念——平行宇宙。如果我们能和平行时空里的自己遥遥相望,那么每个“我”之间,都横亘着一堵“墙”。 或许在好莱坞的工业体制下,我们已经见过太多类似题材作品的书写方式,无非CGI、建模、渲染、合成。但影片《第四面墙》提出的一种思路是,以人物心理现实为依据推进情节。 开篇十分钟内基本没有台词,展现鹿场工人刘陆(刘陆本人饰演)平静而乏味的日常。随着镜头缓缓推进,电影的片名便浮现在一处铁丝网破开的洞口之上。 这个洞预示着刘陆生活某种变化的开端,她负责照料的一头鹿走丢了,钻出洞口寻找未果,她只能尽快将之修补,以防更多的鹿逃走。堵上铁丝网的动作同时具备主观色彩,侧面描述她相对封闭的心理环境,从本能反应来看,她是抗拒改变的。 奈何树欲静而风不止,大年三十晚上,追求刘陆多年的老友马海来到她的宿舍,想要和她搭伙过年。屋内狭窄的空间,固定的机位,两人分坐于画面两端,深色的立柱牢牢地占据视线的中央,导演巧妙利用构图原理表达两人之间貌合神离的关系。 在几番求爱得到否定答复后,马海突然唤起了强烈的动机坐到刘陆身侧,携带不甘、不解等情绪的场面调度,使得马海以近乎蛮横的姿态闯入了刘陆所在的景别,进而失控地将刘陆揽进怀中。至此,二人才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同框。 而后,情绪终于渐渐平复下来,马海告诉刘陆自己得了一种怪病,另一个世界里的记忆跑到了这个世界的脑子里。随着马海的讲述,一些不属于已知场景的影像闪现出来。接着他侧脸角度上的画面被分离下来,融入一旁的镜子之中。多元镜像的生成,同样与平行宇宙的开启形成呼应。 诸如此类的“拘禁式构图”在全片中得到大范围运用,这也是我认为《第四面墙》最值得称道的原因所在。导演尝试着在简洁静默的画面中捕捉信息,在尊重空间连贯的基础上,通过切割画面来制造节点,并以此喻指人与人之间难以消弭的隔阂。 在不同的场景当中表现近似而又各有个性的人物,对于演员可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刘陆自是不消多说,我们已经在《吉祥如意》里见识过她游走在真实与虚拟间精妙的表演。 饰演马海的王紫逸表现同样令人惊喜。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平行宇宙中的马海叙述自己逃亡在外经历的段落。那场戏无论是运镜方式和置景都朴素至极,按照设定,马海只是坐在座位上,没有肢体动作,一切辅助手段都被剔除,只能依靠大段独白来完成人物塑造。 只见他话音低沉,视线飘向远方,表情无喜无悲,就连眼睛都很少眨动,专注地回忆着当年在海南看到的满天星星,香烟从他的肩头腾起,给他的念白增添了一份悠远的意境。 马海这幅平静的面孔,引起了在那个世界中造成他逃亡的始作俑者刘陆的不适。刘陆想要离开剧场,马海却一把攥住她的胳膊,用枪托把她打晕。在舞台驻足片刻后,马海回过头,看向摄影机,一股对于未来的强烈不安随着紧张的音乐涌起。 目光直击观众,这是国产电影中非常罕有的打破“第四面墙”的瞬间。除却影像风格以外,故事本身也赋予我们打破心墙的力量。当刘陆从马海口中听闻N个自己所过着不同的生活,实则全部来源于此间世界刘陆对自我的否定与焦虑,关于容貌,关于父亲,关于失败的感情。 洞见了别样的生命历程后,刘陆方才醒悟过来,原来自己也可以换个活法。自此,她才放下曾经的羁绊,生出去到远方、做出改变的愿望。 电影结尾处的几个镜头颇具意境。熹微的天光笼罩大地,刘陆举目眺望,远处的景观隐在云雾里看不分明,仿佛仍旧是她的故乡工业区的管道设施。 视线再拉进时,我们才发现,那些巨大的矗立物,是刘陆所来到的新大陆,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大树。家乡与异邦的意向在光影中水乳交融,打破禁锢我们心灵的枷锁,温暖的初阳就会从地平线悄然升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yingjiea.com/dyjyh/11805.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部神作马达加斯加,里面的可爱角色你
- 下一篇文章: 迪士尼出品无敌破坏王老少皆宜的动画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