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穿越百年的青春片看完19
东方网记者王珂然6月12日报道:展现百年伟大征程起点的年度献礼影片《》,昨晚亮相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盛典首映。 电影《》官方海报 影片聚焦年7月前后的上海,再现了百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和那些动人心魄的时刻。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在上海共聚,创立中国共产党。 东方网记者抢先欣赏了首映,从主创和专家们的讲述和评点中,提炼出了这六条不可错过的看点。 看点1:新视角讲述新故事 围绕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历史事件展开的影视片很多,不同于此前《开天辟地》《建党伟业》等作品的叙事主线,《》另辟蹊径地选择了李达和妻子王会悟作为主人公。影片以俩人筹办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办会人”视角展开,并补充了很多丰富生动的细节。 黄轩扮演的李达和倪妮扮演的王会悟,俩人新婚后挤在不到十平方米的弄堂小屋里。王仁君扮演的毛泽东27岁时满怀抱负从长沙来到上海,在洗衣房打工存钱准备留学,是不是像极了如今的年轻人为了未来而努力奋斗的样子? 黄轩、倪妮饰演李达、王会悟夫妇 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的专家吴海勇看完电影后评价说,《》在影像真实和历史真实上做到了较好的平衡。这类影视作品要再现史实,要还原本真,又要突出观赏性,能兼顾并出彩很不容易。 看点2:历史片+青春片+谍战片=? 参加中共一大的13个代表,平均年龄28岁,由黄轩、王仁君、刘昊然、王俊凯等13位各具特色的国内一线小生担当。他们从扮相到精神都恰如其分地还原了一百年前这群年轻人为了共同的革命事业而奋斗的状态。 倪妮饰演的王会悟剧照 影片还有两条支线,欧洲反共势力对两位国际代表的监视、日本警方对来沪日本共产党员的追踪,其中的谍战戏码紧扣人心。 看点3:全员演技“在线”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苏智良高度称赞了片中的几场戏。一些人物的对话、互动本是史实没有记载的,本片以大胆艺术想象用镜头语言表达出来,在忠于史实的基础上使得人物更加鲜活。 年轻的毛泽东在上海法租界遇到了一群庆祝法国独立日的法国人。当他随着高唱着马赛进行曲的人流进入领馆时却被门卫拦住。在围观群众的哄笑里,他开始反思“什么时候中国人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庆祝自己的国庆”。这场戏,王仁君的表演同时传达出了年轻人的热血激情和心系祖国命运的一份沉重感。 王仁君饰演的毛泽东剧照 另一场戏中,他在上海街头夜跑。年少时他在家乡被父亲追逐、母亲呵护,以及与恋人杨开慧惜别的画面同时“闪回”。在这位青年成为伟人之前,也曾是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儿子。 黄轩饰演的李达剧照 因网剧《隐秘的角落》而走红的实力演员张颂文,在《》中饰演何叔衡。在目睹毛泽东和杨开慧告别的戏中,他专门设计了微倾雨伞遮住自己的动作。这或许是作为“秀才”的羞涩,或许是含蓄的催促之意,却给观众留下了微妙的想象空间。 看点4:“上海元素”亲切感十足 作为党的诞生地,上海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里有大量令人熟悉的还原场景。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如陈坤饰演的陈独秀带着《新青年》编辑部迁入老渔阳里2号(现南昌路弄);一大代表们来沪期间借住在蒲柏路(现太仓路)号的博文女校;一大会议在原法租界望志路号(现兴业路76号)李汉俊寓所召开等等。 除展现这些红色历史遗址外,影片人物对话也透露出浓郁的“上海味”。 如王会悟(倪妮饰)为了安抚李达(黄轩饰),端出一碗“乔家栅买的汤圆”。 又比如几位年轻代表在忙了一天的会议之余,简单提了句“去大世界看了哈哈镜”。 类似这样的细节全片还有很多,有待观众发掘。 乔家栅糕点店柏可林摄 看点5:古月、唐国强之后,第三代毛泽东饰演者崭露头角 王仁君谈《》表演心得视频剪辑:卫宜斐 其实,《》不是演员王仁君第一次扮演毛泽东,但他还是重新做起了功课。总导演黄建新在开拍前反复叮嘱王仁君“重点看年之前毛泽东的史料故事”。他希望王仁君能够抛开演绎伟人的思想包袱,真正进入主席28岁时的青年状态。 王仁君饰演的青年毛泽东 细看王仁君的造型,会发现主席脸上的痦子比印象中变“淡”了。联合导演郑大圣解释,据考证这颗痦子是长征期间才长出来的,年轻时其实没有。 与李达夫妇吃饭时,王仁君饰演的毛泽东用韶山话调侃李达不能吃辣,以方言生动传达出彼此关系的亲密和熟悉。 看点6:“1:1复刻”领你穿越百年 据导演黄建新介绍,这部影片背后的资料筹备工作早在年就开始了。 为了拍摄欧洲、日本支线的内容,剧组曾走遍世界各地的档案馆寻找新鲜角度和史料。拍摄期间遇上疫情,为了拍好庆祝法国独立日的戏,表现法国人唱国歌时的充沛情绪,“江浙沪周边所有法国人”几乎都被找了过来试镜。 车墩影视基地1:1复刻的石库门建筑群 剧组还在上海松江车墩影视基地1:1重建了一大会址、二大会址、博文女校、《新青年》编辑部等石库门式老建筑。 作为上海城市文化史权威专家之一的苏智良教授也对该片中对当时上海城市全貌的真实再现击节赞赏。他表示:“大到城市风貌、小到造型道具细节,剧组都下了狠功夫。同时通过对当时租界文化、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的展现深刻揭示了上海为什么可以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历史原由。” 来源:东方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yingjiea.com/dyjsp/11795.html
- 上一篇文章: 重逢祝福积家携手上海国际电影节共赴
- 下一篇文章: 这设计绝了观察者网独家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