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海报,转发分享)一个以“(20)19”命名的病毒,定义了整个。但是,纵使病毒肆虐横行,纵使岁月沉重暗淡,悲痛中有感动,失去后有获得,绝望里有希望。

这一年,我们紧紧相拥。在巨大的灾难与恐惧面前,一起泪目,一起加油,一起接力,一起坚守,我们彼此依偎着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我们要把英雄的奖章颁给自己,每个人都是在不同战场拼搏厮杀的凡人英雄。

这一年,我们记录历史。从疫情到洪水,从复工复产到脱贫攻坚,从江苏连云港小镇直播带货到福建三明青山绿水实践……澎湃新闻和澎湃新闻第六声(SixthTone)的摄影记者用双脚丈量中国,也用双眼观察凡人。那就借用他们的眼,我们把灰暗中努力生活的你,“战场”上豁出生命的你,平凡中不平凡的你,再度显影,一起铭记疾风骤雨的“非常”一年,让彼此继续依偎着迎向充满不确定的。

以下是澎湃新闻摄影记者丁晓文年度照片自选。

艺术之所以能够给身处灾难之中的我们以无限的心灵慰藉,就在于她总是在遮蔽与敞明、沉默与言说之间,通过一切可能的方式,寻求沟通与连接,揭示世界的无限可能,年的两个瞬间历历在目。

第一个是年2月26日上午11点,上海芭蕾舞团一楼的排练教室里,首席演员吴虎生在训练中。这样的舞姿动作需要练习无数次,这次是带着口罩完成了这组动作。这是年2月下旬“复工复产”系列报道中的一个图片报道。封面图上,吴虎生跃动的舞姿,是2月下旬恍惚日常里的一抹亮色。

复工复产的报道在年延续了整年,口罩和防疫成为日常。另一个瞬间是年12月16日下午4点,上海音乐厅侧面的长廊上,正在联排沉浸版原创芭蕾舞剧,吴虎生坐在长廊的椅子上,建筑空间内整条长廊被夕阳西下的自然光染成了金色。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歌唱家用音乐疗愈民众、芭蕾舞演员用新创剧目慰问医护人员、电影院重开让人们可以放松……年的人们,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勤力并且美好地活着。

这也是我的。

年1月31日下午6时,休假回来的我从清迈飞抵上海,受疫情影响,浦东机场的所有乘客都已经戴上了口罩。疫情初期的浦东机场已经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向浦东新区和浦东海关全面提供航班信息、航班重点人员名单及机上乘客健康状况等信息。

年2月11日晚9时,上海中山东一路。上海各企业于2月10日正式迎来复工日,我连续几夜走进魔都静悄悄的夜。华灯下的南京路剥离了惯常的人流、车流,空荡荡的街道有些“超现实”。这一刻的夜上海,虽然现代文明被暂时凝固,却不会停止向前的脚步。

年2月9日,南京西路泰兴路口,原本拥挤热闹的南京西路地铁口,晚上8点已空无一人。

年2月11日,外滩。一位路人撑伞的影子孤独地投在海关大楼的大理石上。

年2月26日,上海芭蕾芭舞团已恢复了日常的工作节奏。为了“疫”后能在舞台上璀璨绽放,“宅”家超过14天的近50位演员分为5个班,分别于上下午时段回归排练教师。

年3月13日,工作人员对大剧院公共区域消毒。新冠来袭,上海所有演出不得不暂时停摆。上海大剧院取消了从年春节到4月底的所有演出及相关公众活动。停档期间,上海大剧院除加强日常区域清洁工作外,利用空档期,将年度舞台维护保养工作提前至3月进行。

年5月4日,上海展览中心,市民在汽车嘉年华现场参观。“五一”小长假期间,上海“五五购物节”盛会上,各大商圈举办令人眼花缭乱的活动,千企万店、线上线下促销优惠、带货直播,成为大热的焦点。

年5月30日晚7点半,随着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的红色幕布徐徐升起,上海芭蕾舞团原创现代芭蕾专场《起点Ⅲ——时间对岸》正式公演,这也是上芭演员们暂别舞台天后的首场演出。当晚,近百位来自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受邀走进剧场,欣赏舞者们的倾情表演。

年6月6日晚,上海首届夜生活节启动。当晚,“安义夜巷”进行了限流,等待的市民排起了四五百米长队,直到晚上9点,队伍还未散去。

时隔半年之久,电影院迎来破晓。年7月20日,全国低风险地区的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营业。上图:7月17日,上海大光明电影院门口的巨幅海报还是原定年大年初一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下图:7月25日,巨幅海报已更换为上海电影节的内容。

年12月16日晚,国内首台沉浸版原创芭蕾《难说再见》在上海音乐厅首演。这是芭蕾《难说再见》首次走下舞台,以沉浸式的方式进行表演,也是它的“一次全新成长”。图为上海芭蕾舞团首席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吴虎生起舞,观众围绕在台阶边观看。

年12月16日下午4点,夕阳洒落在上海音乐厅侧面的长廊上,上芭演员正在抓紧排练。(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yingjiea.com/dyjsp/11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