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互联网+’和整个移动互联网技术革命,中国电影行业在快速起飞。我们走了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在上海电影节期间,谈及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猫眼娱乐CEO郑志昊信心十足。

电影产业的结构化、系统化升级,倚赖于产业本身对时代特质的关照。今天,互联网已然全面渗透到了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等全流程环节之中。面对正在步入加速发展快车轨的中国电影产业,互联网已经构成了一种不容小觑的核心驱动力量。

那么,互联网平台究竟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影互联网平台之一,猫眼代表的电影新势力将为电影产业中国式创新带来什么样的可能?

上海电影节期间,猫眼于6月19日举办了合作伙伴大会,首次全面系统地对猫眼平台产品、大数据、营销、内容分发业务体系做了公开分享与交流,循着这一场大会“干货”提供的线索,我们进行了一次更为深入的观察。

戏剧性逆转的中美电影产业,为何冰火两重天?

年以来,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进程步入高速发展期。电影票房从年的亿元增长到年亿元,增长%,年-年间复合增长率更达34%,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年中国电影票房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中国电影故事片产量从部增加到部,影院数量从不足家增加到家,银幕数量从块增长到超过5万块,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观影人次从2.8亿人次到16.2亿人次。与此同时,同时期美国电影产业却陷入了停滞阶段,年美国电影票房为亿美元,年为亿美元,平均增长率仅为2.2%。观影人次保持在12亿人次左右。

为何中美两国电影产业呈现一派“冰与火之歌”的景象?前者突飞猛进,后者徘徊不前,短短七年时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电影产业对“环境”的变化表现出了很敏锐的洞悉力,以猫眼为代表的具有高度互联网基因的电影产业新主体出现,从内容生产到营销发行,迎来电影产业发展的全面提速。

与之相对的,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值得思考: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有着过人产业优势的美国没有这样的新力量涌现呢?

首先是行业门槛高。从内容生产的角度来讲,美国电影产业历经近百年发展,好莱坞目前的六大制片公司主导的产业格局已经非常成熟,基本上占据了北美80%的市场份额,而六大制片公司旗下的发行公司控制了北美90%以上的市场,中小型的独立电影公司生存艰难,稍有成绩就面临被收购的命运,比如梦工厂和皮克斯。所以,好莱坞成熟的工业生产体系既保证了福特主义的流水化生产,但同时也成为产业创新的门槛,其他行业介入非常困难。虽然Netflix、亚马逊等互联网公司在内容生产环节已经深度介入电影产业,但是在发行、放映、购票消费等环节,互联网企业介入空间不大。

其次,从电影营销发行来看,一方面,好莱坞更喜欢在有线电视渠道做电影营销,根据Google和MarketShare的统计数据,电视平台渠道在美国市场上电影营销广告成本中所占的份额超过82%,数字渠道只占有大约10%的成本份额,互联网角色还比较边缘;另一方面,北美三大院线寡头Regal、AMC和Cinemark占有市场份额超过60%,大型院线进一步筑高竞争壁垒,形成规模化效应。而就美国影院收入结构来看,影院70%-80%的收入靠售卖相关衍生品,只有20%-30%靠票务,电影院没有在线售票的动力,美国最大的两家网络电影票网站Fandango和Movietickets.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yingjiea.com/dyjhb/11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