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今天开门啦中国最爱看电影的城市竟
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951583.html上周,我们终于终于等来了影院复工的消息,憋了大半年的影迷们真是喜大普奔!据国家电影局发布的《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 今天,是全国电影院正式开门的日子。一大波电影早就安排上了,很多影院预售的电影票也早早就售罄。 面对重新开门的电影院,观众们都在跃跃欲试,摩拳擦掌,还有人想在电影院待上整整一天不出来。 那么,全国究竟哪个城市的人最爱看电影?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几个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理所当然也是最重要的票仓。 数据来源:网络众多票房数据统计显示,上海一直是为中国电影贡献最多票房的城市。 这个结果并不令人意外,自电影传入中国后,就一直是上海人白相(游玩嬉戏)的必备活动。 海派作家林微音曾说:“趣味的对象大都是因人而异的,而比较有一致性的可说是电影。” 时至今日,看电影仍然是上海人重要的娱乐休闲活动。年《复仇者联盟4》上映时,许多上海影迷宁愿不睡觉也要去排队,凌晨的影厅上座率居然全满! 每年6月的上海电影节,更是上海影迷们的狂欢节,几乎年年都可见下面这样的标题。 不过,如果把最新年度城市票房数据统计,结合城市常住人口分析,人均观影频次最高的城市却不是上海,甚至不是任何一座一线城市,而是下面这座城市。 年,苏州人均观影频次达到10.1次。 这是什么概念呢?上海的年人均观影频次是3.5次(这个水平与北美相当)。 按照平均票价38元计算,每个苏州人一年花在电影娱乐支出的费用高达元,是头号票仓上海人均元的1.4倍。 苏州跟上海的人口差值是.9万VS.3万,前者不足后者的14%。可以说,上海之所以占据老大的位置,沾了人口基数不少光。 那么,为什么偏偏是苏州人,成为了中国的头号“影迷”? 首先当然是跟经济分不开。苏州的富庶,自古未变。中国最富有的三个地级市,苏州排第一。 物质富足了,文化素质自然随之提升,姑苏人对于精神文化娱乐的追求是显著的。年公布的城市阅读指数中,苏州也是妥妥的名列前茅。 其次,苏州的影院硬件建设十分可观。年银幕数高达块,每10万人的银幕保有量是34.5块,注意哦,这个数字可是全国第一。 其实,苏州人爱看电影的历史很长。 苏州第一家正规的电影院,要从年创办的苏州公园电影院说起。地点在皇废基五卅路公园内,是一座“大规模而有秩序的正式电影院,设备齐全,招待周到……”, 截止到年,苏州共有10家影剧院。不过,对于70年代的苏州人来说,露天电影绝对是当时最受追捧的娱乐方式。 《铁道游击战》、《地雷战》、《小兵张嘎》、《林海雪原》、《红日》……成就了老苏州人的记忆。 到了80年代,虽然苏州只有十家电影院、上座率只有64.43%,但观影人数万人,营业额万元,绝对是创历史最高记录了。 位于北局闹市区的大光明电影院和开明大戏院,是当时苏州规模最大、设备最好、上座率最高的影院,至今仍承载了几代人的观影记忆。 苏州、大光明两家电影院昔日景象。(原照片来自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在中国电影的发展方面,苏州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年,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诞生。紧接着,京剧武戏电影《青石山》、《艳阳楼》、《白水滩》等多部优秀电影问世,来自苏州的菊坛名伶京剧武生俞派创始人俞菊笙和朱文英、俞振庭出演,他们也成为最早走上现代银幕的苏州人。 《青石山》剧照民国时期,以上海为中心,聚集了相当一批致力于打造中国本土电影的有识之士,他们中也有不少来自苏州的才子。 比如鸳鸯蝴蝶派的开山者和领袖人物包天笑,根据自己同名译作编写的电影剧《空谷兰》,由于故事曲折动人,上映时颇为轰动,制片公司盈得13万票房收入,创造了默片的最高卖座纪录。 《空谷兰》中的胡蝶除此之外,还有周瘦鹃、程小青、徐碧波、范烟桥等苏州才子,也纷纷被各家电影公司聘为编剧,执笔剧本。 到了年7月,苏州人终于有了自己的电影公司——苏州电影制片厂,并且成功摄制了一部影片《儿童之光》,取景地就在姑苏城外的虎丘。 《儿童之光》剧照苏州还为中国电影贡献了优秀的导演。三四十年代银幕上的辉煌里一定不会少了这两个名字——吴永刚与费穆。 左为吴永刚,右为费穆吴永刚出生在阊门附近,年他以导演《神女》独步中国影坛,这部电影也被誉为中国电影默片时代的“巅峰之作”。 《神女》中的阮玲玉而原籍苏州的费穆更是在年贡献了《小城之春》这部日后被奉为世界经典的影片。 《小城之春》剧照新中国成立后的苏州电影也极具存在感。 年,由滑稽剧改编的苏州电影《满意不满意》上映后广受好评,不少外地游客来苏州旅游都到处打听,电影里的得月楼在哪里? 20年后,《满意不满意》的续集《小小得月楼》姗姗来迟。苏州餐饮业乘着这股东风,在观前街太监弄真的开设了一家“得月楼菜馆”,让这个诞生于明朝的苏帮菜品牌破土重生。 得月楼招牌之后,根据苏州作家陆文夫同名著作改编的电影《美食家》,更是让苏帮菜头一次当上了“主角”,这也标志着国内第一部美食电影的诞生。 电影《美食家》中的苏帮菜年轻一辈的苏州电影人仍为中国电影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其中最受导演喜爱的要属苏州作家苏童。 张艺谋拿了他的小说改编出了《大红灯笼高高挂》,成为第二部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中国电影;李少红也将苏童的小说《红粉》搬上银幕,把江南古城的婉约风雅充分展现出来。 《大红灯笼高高挂》海报姜文则把另一位苏州作家叶弥的作品拍成了《太阳照常升起》。 《太阳照常升起》剧照温柔婉约的苏州美人,则为中国影坛贡献了诸多璀璨的影星。 被称为“悲剧皇后”的潘虹出生于上海,原籍却是在常熟,童年时期是在苏州的外婆家长大的; 潘虹香港影星刘嘉玲是地道的苏州人,至今乡音不改,这个大家都知道了; 电影《海上花》中的刘嘉玲还有80后的韩雪、90后的李沁…… 李沁还有年最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个特效镜头中,有个来自苏州电影制作基地的红鲸影视。 《哪吒之魔童降世》剧照今年新冠疫情之下,全国各地的影城经历了长达5个多月的“闭门谢客”。 这期间,苏州的一些影城通过各种自救方式,顽强地等待着电影行业的复苏。有的影城甚至重拾“露天影院”的做法,还因此上了热搜。 无论如何,时隔天,中国电影大幕再次开启。作为全国头号影迷的苏州人,又能再次走进电影院了。 虽然复工之路漫漫,但也祝福重生后的中国电影,能有更多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勇气与自信。 今天,你去看电影吗? 欢迎后台留言给我们:) 编辑:聂宽冕 实习生田伊文对本文亦有贡献 —————————— 资料来源: 《一年人均10次:思考中国最爱看电影城市的观影潜能与“战疫”担当》《中国电影史上熠熠闪耀的苏州元素》《5个月没放电影苏州这些影城竟成了“网红”》等*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主要用于公益宣传,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往期精彩链接 年薪20万,他每天的工作是负责在日本“推人”……跨省市团队旅游恢复!这些疫情期间热门剧带火的取景地喊你去打卡给“中国头号影迷”点个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yingjiea.com/dyjgq/5289.html
- 上一篇文章: 电影红粉动江湖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