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hl/181211/6706972.html
                            

电影《战狼2》中

那些精彩的打斗、霸气的装备

或许至今仍让你热血沸腾

可你还记得吗?

非洲那些战乱的街头、匮乏的物资、

肆虐的疫情,落后的医疗……

幸而,不管是影片还是现实中

都有中国援非医疗队的身影

去帮助当地居民

抗击疫情、救死扶伤

通用技术集团就有这样的人

跨越万里

誓将“中国”和“中国医生”的名字

刻在非洲大地

年6月10日,非洲,苏丹

一场由中国驻苏丹大使馆牵头的

“春苗行动”正在进行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

是非洲第三大国家

被联合国定义为“全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有世界火炉之称

全年平均气温22-35℃

地表最高可达70℃

△青、白尼罗河在首都喀土穆交汇成尼罗河,是苏丹的母亲河

医师们不惧炎热

为在苏丹华人、中资机构工作人员

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

通用技术通用医疗三二〇一医院

丁建龙、周俊、刘海

作为陕西省援苏丹中国医疗队重要成员

参加“春苗行动”

他们将在苏丹开展

为期一年半的援外医疗工作

“萨蒂嘎,西尼萨蒂嘎!”

(朋友,中国朋友!)

5月13日,通用技术通用医疗三二〇一医院第二批援外医疗队医师丁建龙、周俊、刘海,跟随陕西省第37批援苏丹中国医疗队奔赴非洲苏丹。他们将以苏丹首府喀土穆为中心,在恩图曼区、阿医院等3个医疗点执行援外医疗工作。

△三名援外医师,从左到右依次是:刘海、丁建龙、周俊

行前,援外医疗队员在西安医学院陕西省医学外语培训中心进行了四个月的英语、阿拉伯语培训。阿拉伯语是联合国官方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学习的几种语言之一。

“学习阿拉伯语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周俊回忆,“从翻开课本就开始犯错误,要从左往右翻,而不是从右向左翻。“阿拉伯语形如“蝌蚪”,共28个字母,每个字母12个读音,“当时感觉满脑子都是各种形状的蝌蚪”。但为了能更好地在苏丹开展工作,再难的语言也得学,周俊三人咬牙坚持了下来。

临近出征,三二〇一医院为三位队员举行了欢送会,会上,医院领导多次叮嘱“国家、安全、责任”,无疑给队员注入了最有效的强心剂。丁建龙作为援外医疗队代表表态,“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把医疗援助工作做好,为党和国家争光,为医院添彩。”

5月13日,经过近10个小时高铁、大巴,41名援外医疗队员到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23时30分,大家统一穿上防护服、戴好口罩和面屏,带着对家人和祖国的眷恋、带着延续中非传统友谊的使命,在广州闷热的大雨中登上了埃及航空的航班,飞往开罗。

黑暗中飞行11个小时,天边终于露出鱼肚白,舷窗外隐约出现了沙漠中的金字塔——埃及到了。从埃及转机需再等待10个小时,“全副武装”的他们没有一个队员叫苦叫累。

又经过近3个小时的飞行,终于落地苏丹首都喀土穆国际机场。走出机场,迎面而来的51℃高温,“火炉”果然名不虚传,丁建龙感到“扑面的热浪把脸灼得生疼,衣服瞬间湿了。”

△苏丹首都喀土穆风景

当地人热情地招呼:“萨蒂嘎(朋友),西尼萨蒂嘎(中国朋友)!”,大家切身感受到了苏丹的热情以及苏丹人民对中国的友好。

坐着大使馆组织的车,医疗队终于抵达驻地。从中国到苏丹,一路经过汽车、高铁、飞机总共多公里的里程。“基地工作人员早已为我们准备了香喷喷的臊子面,也让我们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感受到祖国对援外医疗人员无微不至的关心,”周俊说。

“中国医生”,谢谢您!

通用技术通用医疗三二〇一医院妇产科医生沈兰兰,是三二〇一医院首次派出的援非医疗队员。年8月-年10月,她跟随陕西省第31期援非洲苏丹中国医疗队,在阿布欧舍医疗队驻地开展了两年的医疗工作。她也是汉中市第一位赴非洲地区援外医疗的女医生。

△沈兰兰(左2)在苏丹

年,中国应邀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医疗队,周恩来总理亲自为医疗队员送行,从此开创了我国与非洲地区医疗援助合作新形式。

援外医疗队为非洲人民提供了中国的医疗援助,在中非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这些普通的援外队员在非工作生活,将汗水与青春都留在了非洲,很多队员都曾说:在情感上,非洲已经是第二故乡。

△在阿尔及利亚工作的中国医疗队在撒哈拉大沙漠牧区为当地牧民治病

医院工作的两年,苏丹国内爆发内乱、传染病肆虐,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都极端艰苦与危险,沈兰兰克服一切困难,累计接诊患者门诊诊疗病人余例,完成各类手术余例,医院手术史的空白,为当地民众送去了医疗卫生服务和中国人民的情谊,为中国医疗队争得了荣誉。

因援外期间工作表现突出,沈兰兰荣获“陕西省援外医疗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她也被当地居民亲切地称为“中国医生”。

沈兰兰说,当地人对中国医生非常信任,很多患者一听有中国医生都慕名而来,大老远坐十几个小时车来的人不在少数。在当地人的心中,“中国医生”就代表着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救治。

在医院欢送会上,“援非前辈”沈兰兰向三位新出征的医师介绍了援非的工作生活经历和体会,并叮嘱他们在非期间注意安全,全力完成援助任务。

祖国始终在身后

未来的18个月,丁建龙、周俊、刘海将在苏丹开展医疗工作,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救死扶伤,续写“中国医生”的正能量形象。

丁建龙说:

医院是医院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在这里建立了中苏友谊桥梁的地方,我为能够来到这个见医院而感到自豪。

在“春苗行动”现场,周俊感慨颇深,

一支支疫苗,犹如一棵棵春天里破土而出的嫩苗,让大家看到了战胜疫情的希望,饱含着强大祖国对全球炎黄子孙的关心与爱护,更体现出当代中国以实际行动履行大国担当、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和使命!

刘海为鼓励自己,专门写了一首词:

水调歌头出征

惜别不夜城,出征恩图曼。

不畏艰苦奔赴,承援非任务。

纵使千难万阻,不忘初心信步,豪气荡干云!

百转千回路,披荆斩棘渡。

酷热至,黄沙起,伴征途。

试问逆行何故?彰仁心仁术。

铭记甘于奉献,躬行救死扶伤,大爱本无疆。

中苏同守望,情谊比天长。

虽然医疗队住处也不断出问题:多个房间空调不制冷、不定时停电、经常停水、网络信号差,虽然异国陌生的环境让医疗工作充满了挑战,但通用技术通用医疗三二〇一医院的三名队员没有任何退缩。

虽然前路漫漫道阻且长

但只要心中有光就不畏远方

他们将追寻前辈足迹

续写援非医疗队精彩故事

他们坚信祖国就在身后

是最坚强的后盾

肩上有责,心中有家

面对困难

惟有不忘初心,方能不辱使命

原标题:《非洲你好,我们是“中国医生”!

通用技术人在苏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yingjiea.com/dyjgq/11659.html